昨天,很多人和小编一样,
看到新闻的时候都吓得要跳起来了。
朋友圈,大家都在祈祷平安。
新闻自媒体“突发”的字眼,充满了整个屏幕。
一架东航搭载132人的波音737客机
在广西发生事故,并引发山火。
疫情、俄乌战争、坠机事故,
当这些关键词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无常、不确定,
也在一些时刻,体会到对死亡的焦虑、恐惧。
人有求生的本能,
这让我们在面对死亡时,
有天然的恐惧。
那当我们感受到这种恐惧,
我们要怎么面对?
一、亲密关系是缓解死亡焦虑最有效的方法
存在主义心理大师欧文·亚隆曾说:“生命的联结,或者称之为爱,使我们有能力面对死亡。不论是通过分担恐惧的方式,还是通过增加生活幸福感的方式,爱都可以帮助我们面对死亡。”
小编还曾看到过一个说法,说是人类对于死亡的认知更多是来自对孤独的认知,因为活着的人没有机会体验死亡的感受,但对于孤独的体验是常有的。我们也能够想象,当重要的亲人、朋友离去后,我们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因此,当同学们在听到关于死亡的消息感到恐惧时,一方面要理解,这种恐惧是很正当、很正常的。同时,可以尝试多和自己信任的、感到安全的、亲密的人联系或待在一起。例如通过微信问候你想念的人、关心的人、害怕失去的人;主动和校园里你的好朋友约饭、约图书馆、约跑步;和恋人、朋友拥抱,感受彼此的爱与温暖。
二、关心此时此刻,活在当下
思考死亡这件事本身就是有些可怕的。有一天,小编走在校园的路上,不知怎么的,脑子里想到了有一天自己终会死去,内心就产生了巨大的空虚的、缥缈的、恐惧的感受。
其实心理学家也研究过死亡的议题,“死亡凸显效应”是指,当人们想到和死亡相关的事情,一方面人们会意识到自己终有死亡的一天,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知道自己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离开人世,这样的感觉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有限性,进而削弱生命的意义感。
在这种体验里不久,小编又开始了这样的思考:我们的过去其实是在我们的记忆里,因为我们有记忆,所以我们的感知里有过去的概念。而未来呢,未来又在我们的想象里,因为我们有想象的能力,于是我们在脑海中可以想象未来。那人真正拥有的,其实只有此刻。只有此刻,无比真实,可以体验。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小编心中那种空虚的、缥缈的、恐惧的感受,便得到了一些缓解。
近几年在国际上很流行的正念练习,其实也是鼓励练习者不带评判地去体会当下的、此时此刻的感受,从而缓解和改善自己的情绪。
三、寻找生活的意义感
当你产生死亡焦虑的时候,还可以尝试回忆生命中的重大事件。例如,回顾你成长的历程,有哪些让你感到快乐的时光?有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有意义感、价值感?意义感会降低我们对死亡信息的焦虑和恐惧。
但也有同学会说,“我觉得生命本身没什么意义”。关于生命的意义,这也是古往今来很多哲学家、文人讨论的话题,有人认为生命本身是生物现象,并没有意义,是人活着活着,创造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而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自己的生命里寻找和创造让自己感受到意义感的事情。也许让自己放松和愉悦让你感受到意义、也许帮助周围的同学让你感受到意义、也许从无到有创造一个作品让你感受到意义等等。这种人的创造性、意义感会帮助我们获得内心的满足、对生命的珍视。
文章的最后,引用欧文·亚隆的话,
“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存在,
与死亡密不可分,有生就有死,
有爱就有失,有自由就有恐惧,
有成长就有分离。
就此而言,我们一体同体。”
愿逝者安息,
活着的人好好活着。
带着生命长度有限性,
愿我们可以活出生命宽度的无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