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链接:https://mepaper.zjol.com.cn/szb/zjrb_hd_news.html?theDate=2025-07-15&link_text=content_3836423.htm?div=-1
原文如下:
四味“药引”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浙江中医药大学开出“思政育人良方”
■ 马重阳 方年根
“老师,您下次什么时候能再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富阳阳陂湖小学的孩子们热切询问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校外思政辅导员。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长效化、提升工作实效性,浙江中医药大学在附属富阳阳陂湖小学创新设立了校外思政辅导员机制,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教育探索之旅。
日前,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霞带领学院30余名师生走进学校附属富阳阳陂湖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弘岐黄之道·承红医精神”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校外思政辅导员机制。此次实践以“一级一主题”“一人一班级”的精准育人模式,将高校理论资源转化为小学思政教育的生动实践,探索构建校地深度融合的“思政育人”新范式,着力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真理的味道”大思政课品牌。
据悉,浙江中医药大学创新构建“校级—院级—年级—班级”闭环式四级管理架构,形成贯通大中小学思政教育链的四味“药引”,打造从顶层设计到班级落地的育人共同体。校级层面,浙江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彭建华担任校级辅导员,全面统筹全校思政教育规划,整合高校中医药文化资源与校际合作平台;院级层面,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担任院级辅导员,负责培训年级与班级辅导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年级层面,学院专职教师担任年级辅导员,针对各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主题活动框架,指导班级辅导员工作;班级层面,每个班级设立班级校外思政辅导员,主要由“丹心向阳”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成员担任,实行“一对一”驻班,开展常态化思政教育。此外,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还配备专职组织员作为联络员,联系协调两校之间的相关具体工作。
活动当天思政辅导员们深入课堂,围绕“弘岐黄之道·承红医精神”主题,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了个性化教案。一年级以“认识中医成长快乐”为分主题,带领孩子们初识中医魅力;二年级以“四季的魔法——常见养生技巧与中医奥秘”为分主题,让学生了解中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三年级以“传承岐黄之道”为分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四年级以“我们当地的风俗之端午节”为分主题,将传统节日与中医药知识紧密结合;五年级以“龙葵密码:小草药里的大胜利与健康智慧”为分主题,挖掘身边草药中的学问;六年级以“弘扬红医精神铸牢少年担当”为分主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开展分龄化、精准滴灌式教学实践。
从高校讲台到小学课堂,浙江中医药大学以校外思政辅导员机制为纽带,让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成为中医药文化与红医精神的生动传播者。
活动结束时,温馨感人的画面不断上演。小学生们依依不舍,争相索要辅导员的签名、主动围拢要求合影,还用稚嫩的笔触写下心意卡片……孩子们用最质朴、最直接的方式,表达着对辅导员的喜爱与留恋,纯真的情感在现场流淌,成为此次活动最温暖动人的注脚。谈及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吴承亮说:“四级思政辅导员机制的探索走出了可喜的一步,我校将继续以文化为脉,以育人为魂,将中医药的‘根’深植于青少年心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实践能力,擦亮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真理的味道’大思政课品牌,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提供‘浙中医大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