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学校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浙江日报:青囊济世90载 融贯中西著春秋——写在浙江省中医院建院90周年之际

资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16 11:35:17

链接:http://zjrb.zjol.com.cn/html/2021-07/16/node_7.htm

原文如下:

青囊济世90载 融贯中西著春秋

——写在浙江省中医院建院90周年之际

黄丽丽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从浙江省立医院到浙江省立第一医院,再到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以一种傲然挺拔的姿态,悄然走过90年光辉历程。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杏林芬芳,薪火相传。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抗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鼠疫,还是新世纪以来的抗击非典、H7N9禽流感、新冠肺炎疫情,一代代省中人无畏生死,勇敢逆行,在这样的薪火传承中,首任院长陈万里的“公医院”理念沁入一代代医护人员的骨髓,化作一座座灯塔,照亮医者之路,点亮患者之心。

90载栉风沐雨,90载逐梦而行。如今,浙江省中医院已经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康复为一体,中西医各临床科室门类齐全、具有鲜明中医特色和中西医医疗优势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随着西溪院区正式投入使用,富阳院区破土开建,浙江省中医院“一院四区”架构基本形成,将持续为浙江打造健康中国省域示范区书写大医精诚、大爱无声的壮丽诗篇。

中西融合,

创造公立中医院

“浙江模式”

回望90年前:西子湖畔,宝石山下,浙江省立医院破土而出,开启了浙江省现代公共卫生事业的时代之路,也镌刻了中西医深度融合的基因。

1956年,遵循“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指示精神,医院引进省内中医中药名家33人,开始了在综合性医院基础上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历程。从此以后,“融汇中西医学,贯通传统现代”成为浙江省中医院的办院理念。

半个多世纪来,浙江省中医院坚持中西医融合发展,形成了叶氏内科、魏氏内科、杨氏内科、何氏内科、余氏外科、裘氏妇科、宣氏儿科、金氏针灸、罗氏伤科和柏氏眼科等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十大学术流派,创造了许多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技术与成果,融汇中西医学,走出了中西医协同发展、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公立中医院“浙江模式”。

“当前,中医与西医相互借鉴,是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在省中医院的发展历程中,也一直遵循着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理念。”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医院党委书记吴承亮介绍,目前,医院实现了中西医从学术研究到临床实践全面的融合,并在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突破。

临床实践证明,在一些重大疑难病、复杂性疾病诊治中,中西医结合疗效优势凸显。以胃癌患者为例,很多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机会。此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放化疗、中医中药等手段进行转化治疗,便可为患者赢得手术的机会。

“中医有中医的优势,西医有西医的强项。”国医大师葛琳仪说。在她的工作室,消化科医生借助西医手段为患者实施手术,同时进行中医药治疗,不但能使病人康复快,后期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西医结合治疗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级部门领导下,浙江省中医院牵头制定了我省四版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方案,作为浙江省防治新冠肺炎应急研发科技攻关项目承担单位,牵头浙江省“中西医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使浙江省中医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的方案不断完善提升。

寒来暑往,花开花落。虽几易其名,几度搬迁,但一代代省中人宵衣旰食,耕耘不辍,谱写了中西医协同发展的公立中医院“浙江篇章”,终于使省中医院在西子湖畔茁壮成长,成为一棵“医苑”大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

传承精华,打响浙派中医“省中品牌”

叶氏内科流派创始人叶熙春、魏氏内科流派创始人魏长春、余氏外科创始人余步卿、裘氏妇科创始人裘笑梅、血液科“医母”马逢顺、国医大师葛琳仪……在浙江省中医院90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名字灿若星河,照亮了患者原本黑暗的天空。

“名中医是我省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骨干。”2007年,全国首家省级名中医研究院在杭州成立,成为浙江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和专家学术园地。秉持着“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大力培育中医药人才”的使命,研究院以浙派历代名医和中医流派为学术基础,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中医药学术研究与传承创新工作。

传承精华,意味着要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而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研究院成立以来,积极收集整理临床医案,现有《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名医手稿》200余册、《浙江省名中医膏方辑录》100余册。开展了浙江省近现代名医医案处方真迹的收集整理工作,将包括陈良夫、何公旦等在内的24位名医医案墨宝真迹汇编成《浙江省名医真迹》。

“根据最新发布的《浙江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持续打好‘浙里中医’‘浙产中药’等四大品牌。”浙江省中医院院长高祥福介绍,作为全省乃至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引领者,浙江省中医院必须先行一步,培养好中西医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打响浙派中医“省中品牌”。

在浙江省中医院,每年都有不少百姓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这里有着名声在外的44个名中医工作室。依托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医院独创中医药人才培养“浙江模式”——群师带群徒。该模式推出以来,培养了浙江省名中医21人、浙江省高层次卫生创新人才10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7名。

数字的背后,是44个工作室“打破”一对一师承教育的新理念——走进全国名老中医王坤根的工作室里,既有中医消化内科的医生,也有中医呼吸科的医生,甚至还有ICU的西医。每位名老中医都有自己的诊疗绝活,“群师带群徒”打破师门间的壁垒,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博采众长。

如今,浙江省中医院的“群师带群徒”模式,已经从浙江走向全国,使大量培养出来的基层中医药人才服务更多老百姓。师带徒,出名医,通过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中医药文化在薪火相传中,不断迸发新的生机。

守正创新,引领“浙江处方”走向世界

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浙江打造健康中国省域示范区的背景下,如何守正创新,是浙江省中医院必须回答的发展之问。

浙江省中医院重视科学研究,走出了一条临床催生科研、科研反哺临床的发展道路。近5年来,共立项纵向项目数61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1项,省部级项目128项。特别是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浙江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级项目29项,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等厅局级项目首次突破100项。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学科交叉创新是主旋律。为进一步跟现代医学结合,浙江省中医院立足中西医结合的人才优势,组建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人才团队,促进中西医学科融合。现有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国家名老中医指导老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高级人才200多人。

健康是生活美好的重要基础,也是民生改善、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2013年起,浙江省中医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的要求,先后托管三家县级医院,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极大提升了县域内医疗水平,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在此基础上,在省内率先成立省中医联体,目前有医联体单位88家,通过搭建互联网云平台,为基层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遵循着这样的指示精神,浙江省中医院大胆地“走出去”,建立了中国-以色列中医药中心,开展系列远程培训、名中医查房直播;先后与美国休斯顿华美中医学院、加拿大魁北克玫瑰山学院、英国接触推拿团、以色列雷特曼学院、比利时替代疗法健康治疗中心研究院等在中医教学领域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

同时积极“引进来”,从1983年开始接收国外留学生,近10年来接待了来自美国、以色列、比利时、德国、英国、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荷兰、意大利等20余个国家的外籍留学生3000余人次。

集灵气于热土之上,蓄大势于潮起之间。从烟雨朦胧的西湖到积淀深厚的西溪湿地,从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到宛若明镜的富春江,迎着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浙江省中医院迈入了“一院四区”的崭新时代。作为全省第一家“公立医院”,省中人正以昂扬的斗志,迈着坚实的步伐,奋力走出中西医协同发展的公立中医院“浙江模式”,勇立潮头,为浙江打造中医药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电子校报 更多

  • 第364期 2024-05-31
  • 第363期 2024-04-30
  • 第362期 2024-03-31
  • 第361期 2024-02-29
  • 第360期 2023-12-31
  • 第359期 2023-11-30
  • 第358期 2023-10-31
  • 第357期 2023-09-30
  • 第356期 2023-08-31

校报

更多

视频播报

Copyright ◎ 2016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0571-86633037 邮编:310053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