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学校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行稳方能致远,他在学习中医的路上勤耕不辍

资讯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04 17:03:20

曾获学年综合测评排名年级第一

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

以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论文4篇

获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员、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曾担任学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班级团支书

他就是

第一临床医学院2025级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鲁佳敏

201CA

鲁佳敏生活照

从“感兴趣”到“我想传承”

“看着膏药在他手中被反复捶打、仔细分装,望着那忙碌的身影,我心里满是好奇。” 回忆起那位老中医时,鲁佳敏这样说道。童年时期的鲁佳敏患有轻微的口疮,虽不严重但在吃饭上仍有不便。直到遇见了住在隔壁街道的那位老中医,这份困扰才终于有了转机。“当时我把自己口疮反复犯的情况说明后,老中医便为我调配了一种自制的消炎口疮散,需要轻轻涂在嘴唇两侧的患处,没想到只用了几次,我的口疮就奇迹般痊愈了。”就是这次奇妙的治愈经历,在鲁佳敏心里悄悄埋下了一颗想学中医的种子,驱动着他走上了中医学本硕连读的道路,决心将这份温暖与力量继续传递下去。

中医最吸引鲁佳敏的地方,是它对“人”的整体把握。“我一直认为中医是一种身心并治、以人为本的医学,所谓‘调和阴阳,协调五脏’正是如此。”他说。在《黄帝内经》中,他还看到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见性,正如《金匮要略》所写:“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在疾病未成气候时便预防它,在疾病萌芽阶段便控制它,这是独属于中医的魅力。”鲁佳敏说。

在学习过程中,与本科时期书本知识的学习不同,硕士规培过程中,鲁佳敏轮转于各个科室之间,走进患者,了解临床,体会到了中医文化与现代技术碰撞的魅力。在针灸科轮转时,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电针,当针灸遇上电流,穴位的刺激被明显放大,“这不仅可以有效调节神经传导,更能够促进气血的运行,每每操作结束后,患者都如释重负。”他说。同时,一些停留在记忆里的理论也都得到了验证。八珍汤有益气补血之功效,而当鲁佳敏真正将它运用在术后气血亏虚的患者身上时,患者的精神气色都明显好转,此时知识便完成了闭环。

EE0A2

鲁佳敏所获证书

"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是鲁佳敏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概括。本科阶段他打基础,认真学习中西医经典,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伤寒论》,一遍遍的记忆背诵已经是常态;研究生阶段鲁佳敏则进入科研领域,尝试将中医理论与肿瘤前沿技术相结合,查阅文献,数据处理,图文整合,写出一篇篇高质量学术论文,默默耕耘,静待收获。“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懂临床、会科研、重传承的中医医生。”鲁佳敏说。

从“我不懂”到“我想知道”

临床见习期间,鲁佳敏接触到了不少关于肿瘤的知识,他了解到中药可以通过改善人体微环境抑制肿瘤的生长,“相比于手术、化疗,这种古老智慧不仅减轻了患者家庭的负担,更能够增加患者的生存效益,改善生活质量。”他说。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医肿瘤方向的科研组。

F9DB9

鲁佳敏在实验室做科研实验

受到导师沈敏鹤的启发,鲁佳敏很快对“扶正解毒”与“解毒复正”治疗肿瘤的研究方向产生兴趣。但身为科研小白的他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并不顺利,“打开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我开始练习关键词组合搜索,从分析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到后来的十篇、五十篇,在积少成多的过程中,我不仅对检索过程更加熟练,还形成了用Excel分类管理,用EndNote引用追踪的文献知识库。”他说。在这个“我不懂”到“我想知道”的过程中,他为之后的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文献和自己的观点支撑,又经过沈敏鹤老师在方向把握和理论深度上的指导,《论“扶正解毒”与“解毒复正”辨治恶性肿瘤异同》终于成文。但随之而来的是审稿编辑一连串的修改意见,鲁佳敏也曾感到沮丧和怀疑,但在根据意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后,他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从“分点论述”“丰富参考文献”等方向出发,鲁佳敏认真整理每一条论点,思考如何完善逻辑、如何调整语言。他将“理论内涵”“治则治法”各部分中有关“扶正解毒”与“解毒复正”的内容分成清晰的两块,这不仅明确了文章的脉络,也使“扶正解毒”与“解毒复正”之间的对比更加明显。除此之外,为了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可靠,他又在现有基础上重新阅读了大量文献,并选择了更多优质文献去支撑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次次的修改,最终论文成功发表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现在,鲁佳敏对于论文的撰写愈加熟练。“一般情况下,论文会包含研究背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临床意义等几个部分,但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此,要根据研究方向、逻辑思路灵活调整内容。”在耐心与拼搏中,他将铁杵磨成了针。

“科研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沉得住气,最大的挑战是坚持与自我否定的拉扯。”鲁佳敏说。博士阶段他将进一步研究中药复方的靶向机制以及它们治疗肿瘤的可行性,希望能实现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的转化。

从“做工作”到“我想奉献”

学习中医的八年来,鲁佳敏越来越觉得医者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不辜负作为医生的使命。而学生工作正是锻炼责任感和服务精神的重要平台,于是他毅然加入了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工作,开启了从服务中感受快乐的新征程。

身为学生第一党支部的组织委员,鲁佳敏主要负责学生档案的整理。为了确保每一位同学的档案都有效可靠,面对那些不明确的信息或缺失的文件,鲁佳敏都会反复核对并且登记整理在一处,等全部检查过后,再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主动联系并提醒同学改正。他默默奉献的背后,是党支部带给他的归属感和源于责任的幸福感。

除此之外,鲁佳敏还肩负着一些支部的日常工作,他积极策划并组织了“廉洁文化行”“学风建设月”“优秀学子经验分享会”等一系列活动大丰富了党支部的文化活动,也让党员们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在党建工作中,他则主动提出将中医的“五行藏象”理论融入党务管理,例如脾主统摄,所以负责组织协调和支部队伍建设的部门就可以用“脾”做代表。鲁佳敏把对中医的热爱带到了工作中,这一创新的做法不仅帮助党支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融合,也助力支部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4C189

鲁佳敏参与“我是国奖生·青春榜样说”2025年浙江省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巡回报告会宣讲

如何让忙碌的日子依旧井然有序?鲁佳敏有其独特的时间安排。首先确定重要事务的截止时间,而后将学习、科研、组织工作三者进行合理的拆分从而避免交叉撞期。同时,他还会“降低起步标准”,比如策划不是一口气写完,而是先列框架,再逐步完善,做到稳扎稳打、持续推进。休息时间,鲁佳敏靠舒缓的音乐带来放松的心情,用太极拳和书法洗去平日的浮躁,每每受到老师对于科研成果和工作的肯定,收到同学午后的一杯清凉茶,他都备感鼓舞。“能在浙江中医药大学这样一个有温度的集体中成长,是我最幸运的事。”他说。

谈到座右铭,鲁佳敏特别喜欢“守道若水,积善明德”这句话,以此时刻鞭策自己,唯有坚守正道、日积善行、修养品德,方能行稳致远。

电子校报 更多

  • 第375期 2025-06-30
  • 第374期 2025-05-31
  • 第373期 2025-04-30
  • 第372期 2025-03-31
  • 第371期 2025-02-28
  • 第370期 2024-12-31
  • 第369期 2024-11-30
  • 第368期 2024-10-31
  • 第367期 2024-09-30

校报

更多

视频播报

Copyright ◎ 2016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0571-86633037 邮编:310053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