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学校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保研中国中医科学院!他的中医梦正在一步步实现

资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2-08 19:34:13

连续三年学业绩点、综合测评位列专业第一

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等

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三等奖、浙江省第十一届“民生民意杯”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一等奖等

主持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

发表学术论文3篇

获校十佳大学生、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目前已保研至中国中医科学院

他就是

第一临床医学院2020级中医学专业本科生

章文浩

图片

稳扎稳打,在专业学习上循序渐进

“我记得以前妈妈带我去中医诊所看病,有一位慈祥的老爷爷用针在我身上轻轻扎了几下,头就不痛了。”几贴中药,几根银针,构筑起章文浩对中医最初的认知,在他心中埋下朦胧的向往。怀揣着这份向往,章文浩凭借着自身努力,如愿进入中医学专业,正式踏上了属于他的中医学习之路。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早晨七点,章文浩早早来到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学习中医专业课程需要背诵大量经典条文。对我来说,早晨背诵的记忆效果比较好。我习惯早一点到教室,在上课前背诵条文,让自己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章文浩说。

“专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多轮学习可以让我逐步掌握、逐渐理解。”如章文浩所说,他以课前预习为引,熟悉内容,标记疑问,为课堂学习明晰重点;他以课堂交流为要,专注认真,积极互动,跟随老师的思路进一步思考;他以课后复习为重,查漏补缺,归纳总结,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对于内经选读、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他回归原文,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框架,在归纳总结中,串联起单个的知识点,加深对经典理论体系的理解。对于中医内科学等涵盖多种病证和方药的课程,章文浩利用关键词,把病名、病机、方药等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诀,既高效好记,又不易混淆。除了记忆和归纳,章文浩还会通过习题查漏补缺。“第一轮做题时我会通过正确率了解自己哪里掌握得不错,哪里还有待提高;第二轮我会重点攻克自己比较薄弱的模块,第三轮则是进一步巩固,直到把知识点都熟记于心。”

图片

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充分的保研准备,让章文浩在保研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愿收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生录取通知。

勤奋、自律、严谨、认真,从最初怀揣梦想的懵懂少年,到如今勤学积累的求学者,章文浩一步一个脚印,专注自己脚下的路,行稳更致远。

兴趣为引,科研竞赛是举一反三的探索

“咸味涌泄为阴”“脾色黄,宜食咸”“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内经选读课上,“气味学说”给章文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中药课程中学习的“软坚散结”,《黄帝内经》对咸味功能的阐述似乎更为丰富。怀着对“咸”味的浓厚兴趣,章文浩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现有文献中对《黄帝内经》“气味学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辛”“甘”“苦”等味,对“咸”味的系统论述较少。“不妨就从这里入手尝试?”带着这样的想法,章文浩寻求任课老师的帮助,申请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从《黄帝内经》‘气味学说’理论视角下探析‘咸’味之功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对“咸”味功用的探索。

这场探索之旅,从查找文献资料开始便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与“咸”味相关的文献数量众多,内容繁杂,对初次接触论文写作的章文浩来说,难度不小。请教老师、查阅资料,几番尝试后,章文浩摸索出一套“筛选-分类-精读-归纳-完善”五步法。他首先利用关键词检索,筛选出与“咸”味相关度较高的文献;再对文献分类,并针对性精读,归纳功效,最后完善结论。章文浩说:“比如关于咸辛合用,我会把《杨氏家藏方》等书中牵正散等方剂的记载、《临证指南医案》等书中的医案记载、《黄帝内经》中的相关条文,整理到一起,对照精读,寻找相通之处,尝试归纳出初步结论,再在阅读其它文献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图书馆的书架间,教学楼的自习室里,寝室的书桌旁,章文浩翻阅着页面微微泛黄的书籍,不时提笔摘下书中关于“咸”味的论述,附上自己的思考和发现。“除了对‘咸’味的内涵、功效、应用、配伍、禁忌等进行系统论述,我还尝试参考历代名家医案等文献,归纳‘咸’味配伍‘辛’‘苦’等味使用的功效,希望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章文浩说。

明确论文框架和写作思路后,章文浩开始撰写论文初稿。然而,精心完成的初稿,却被老师指出“表述上自说自话”“条文堆砌”“观点不够聚焦”等一些系列问题。对此,章文浩在老师的建议下,站在读者角度重新思考——如何降低读者的理解难度?如何加强论文的逻辑性?如何准确有力地表达观点?他再一次精读之前查找到的文献资料,学习如何行文,逐句修改,字字推敲。功夫不负有心人,论文《从<内经>气味学说探“咸”味之功用》成功发表,属于章文浩的第一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也顺利结题。

关于“咸”味的探索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章文浩对中医知识的探索却一直在路上。他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探索中医药在“大社区养老”中的作用,将科研过程中学到的文献检索、标书撰写等技能运用到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三等奖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图片

章文浩(右一)参加浙江省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我认为科研和竞赛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拓展和补充,是探索和思考的过程。我喜欢跟随自己兴趣点一步一步探寻,推动自己的想法一点一点落地的感觉。”章文浩说,“当然,过程中我也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会激励我不断前行。”

转换角色,志愿实践是知行合一的运用

“小伙子,你手法真好,我现在感觉舒服多了。”一次推拿志愿服务中,一位老人家真诚地对章文浩表达着感谢。看到老人家的肌肉酸痛有所缓解,章文浩很有成就感。志愿活动让他体会到帮助他人缓解病痛带来的成就感,更加坚定了他成为一名临床医生的决心,也让他对大四阶段的临床见习充满期待。

大四,章文浩来到嘉兴市中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在针灸科学习扎针手法、在外科观摩手术操作、在中医内科门诊跟诊抄方,多个科室的见习过程中,章文浩逐渐熟悉病史询问、病例撰写等流程以及拆线、换药、拔管等操作,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的结合,为章文浩实习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章文浩在浙江省中医院实习。“实习和见习有很大不同,见习时我只需观摩老师的操作,而实习时则需要我自己动手操作。”在肝胆外科时,他遇到了一位结肠癌复发患者,需要定时换药和拔管。“拔腹腔引流管操作需配合患者的呼吸节律缓慢退管。刚开始,我的操作还不是很熟练,小心翼翼的,引流管只拔了一半,就满头是汗了。”章文浩说,“没想到患者不但没有怪我,还笑着和我说,让我放心大胆操作,她一点都不痛。”患者的鼓励和信任,激励章文浩更加关注患者的感受,不断精进自己的操作技术。

实习带给章文浩的,不仅是临床操作的学习,还有临床思维的培养。章文浩发现,老师除了根据书本理论和最新诊疗指南诊治,还会结合患者的经济情况用药,考虑患者的依从性下医嘱。这让他深有体悟:“实习需要学习从医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医生的角色,尝试用临床医生的方式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面对患者时多一分理解、增一分包容。”

大学生活充实而忙碌,章文浩认真而专注地过好每一天。他做好时间管理与规划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来培养锻炼自己的兴趣爱好。傍晚,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操场,章文浩身着轻便的运动装,轻快的步伐跟随耳机里悠扬的音乐,让一天的疲惫随晚风消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天和新的挑战。

图片

“追逐梦想的路上,要大胆尝试,不断挑战自我。”章文浩在一次次尝试中积累经验,在一步步践行中接近梦想。未来,他将在中医学习之路上继续孜孜以求,笃行不怠。

电子校报 更多

  • 第370期 2024-12-31
  • 第369期 2024-11-30
  • 第368期 2024-10-31
  • 第367期 2024-09-30
  • 第366期 2024-08-31
  • 第365期 2024-06-30
  • 第364期 2024-05-31
  • 第363期 2024-04-30
  • 第362期 2024-03-31

校报

更多

视频播报

Copyright ◎ 2016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0571-86633037 邮编:310053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