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省政府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等奖学金7项
获省第十八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一等奖
获省第八届大学生经济管理案例大赛三等奖、省第七届大学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优秀奖
主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两项、参与省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项目一项
获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她就是
人文与管理学院2021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梁琪若
在学习的路上,行而不辍
“在医学管理中,细节决定成败,关怀铸就卓越。”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梁琪若的学习之路。从开始的懵懂无知,到逐渐被管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魅力所吸引,梁琪若形成了自己的见解:“我认为在医学从理论到应用于实际社会生活的过程中,管理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纽带作用。比如:患者就医所接触的医疗保险、医疗人员的培训和配置等,都需要用管理学的方法。只有我们注重每一个细微之处,满怀关爱之心,才能推动医学管理的不断进步。”
“公共产品”“寡头市场”,翻开课本,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些抽象空泛又晦涩难懂的经济学专有名词,这让无疑给梁琪若专业学习增加了难题。于无路处踏新路,于荆棘中开坦途。在解决难题的路上,她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会结合具体案例去理解着背诵,把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和这些抽象名词相联系。”她说。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既提升了她的背诵速度,也加深了她对于知识的理解认识。各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有时候是相通的,只是侧重点不同。通过分析比较各门课程的差异,寻找其中相同的部分,她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更有针对性地去复习。
仅仅学好专业课程是不够的,梁琪若还选修了统计应用软件的课程,学习如何筛选和清洗收集到的数据,如何通过软件应用去分析每个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课余时间里,她还自学数据统计分析和应用英语,这些技能的学习和提升为她日后的科研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专业学习中,梁琪若也找到了愿意为之不懈奋斗的方向,“医疗DRG改革的全面推行,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促进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公平。因此探究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她说。在与导师讨论、与同学交流相关热点问题及其改革趋势后,她确定了自己医疗保险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下一步,她计划攻读研究生,在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方面深造学习。
在理想的路上,携手奋进
竞赛也是梁琪若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一起,她便加入科创类的学生组织,并作为负责人参加各项竞赛。在学生组织工作的过程中,她认识了许多不同专业的同学,掌握了更多的科创信息渠道。也正是在这里,她收获了志同道合的革命友谊,他们一起共享信息,一起组队参赛,一起追逐理想。
经济管理案例大赛三等奖便是梁琪若和她的团队不懈努力的成果。他们通过对跨境电子商务网站商业模式进行剖析,探索私域流量对零售行业商业模式的提升与创新,期望对传统零售业和电商平台未来发展有所启发。
“团队成员实习的一个电商公司为我们提供了灵感来源,让我们确定了研究对象。”梁琪若说。在团队成员尝试各大购物软件后,他们以“乐意门”和私域流量为研究课题,结合互联网背景下零售行业发展趋势的热点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最终确定以AIPL模型和用户生命周期理论作为主要分析模型。在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后,她与组员一起设计了调查问卷与访谈大纲,以实地走访的方式,拿到了相关的数据。紧接着她与组员进一步汇总整理和分析讨论,并运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加以解释说明,最终得出了公司创立乐意门小程序,打造私域流量来提升与创新零售行业这一结论。
一份成功的项目书背后,离不开每一个团队成员的努力与汗水。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竞赛,经济管理案例大赛不仅涉及到管理学的知识,包括实地走访、设计调查问卷与访谈大纲,还会运用到经济学知识,例如数据的统计、经济学模型的选择和分析。作为负责人,梁琪若在小组内分工时,注重考虑每个成员的课程安排,让不同专业的同学各司其职,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所长。
备赛是一个艰辛且枯燥的过程,但梁琪若在管理团队方面有自己的独家秘方。“相比较于线上讨论,我更偏向于线下组会,通过线下面对面的形式,不仅可以增进成员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同时加深了彼此的互动互信。”她说。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下,他们的项目作品日趋完善;在一次一次的配合中,他们的团队凝心聚力,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最终抵达了理想的彼岸。
在志愿的路上,踏实向前
作为亚残运会的志愿者,每个小青荷都全力以赴,在各个服务岗位上发光发热,梁琪若也是其中一员。
作为市场开发和票务领域的志愿者,梁琪若主要负责门票出售与检票的服务。她不仅要完成检票口的日常检票工作,引导观众有序就坐,还要在检票时出现门票问题和纠纷时,及时安抚观众情绪并协助解决问题。由于亚残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仅仅是运动员,前来观赛的观众中也有许多残障人士,在服务他们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言行用词。“从最初的忐忑,到在接触过程中感受到他们身上的真诚和热情,我明白了互相尊重、友好相处的真正内涵。”梁琪若说。
于细微处见功力,于细节中见成败。梁琪若便是这样一个重视细节,在落实落小落细上下功夫的人。作为学院科创服务中心副主任,她不仅需要负责时间的安排、场地的借用、活动的议程以及人员的分工等各项事务,还要对接外来的专家和竞赛项目团队。“琐碎的学生工作不仅锻炼和提升了我的统筹安排能力,让我能够从容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且教会我以认真严谨的态度面对每一件事情。”她说。活动的每一项环节、大大小小的细节背后,都书写着她奔波劳碌的身影。
“学业和工作都要两手抓,但无论想做好什么事情,提高效率是重中之重。”谈及如何平衡学业和学生工作,梁琪若这样答到。她习惯提前计划好每天的工作日程,增加自己执行的效率,尽量避免产生一些无用功。除了每天的上课时间之外,她会额外空出来一段固定的时间,留给自己复习巩固上课的内容并且完成课后练习。每当暮色笼罩自习室,她便与星光相伴,笔尖在纸上跳动的沙沙声,记录下她每一个认真的思考瞬间。每当疲惫感袭来,她选择暂时放下手中的笔,跟着视频里的健身教练,掌握属于自己生活的节奏。
积蓄星火,以待磅礴。在校运动会4*100米接力的赛道上,跑进前三的梁琪若自信地说到:“我相信,路虽远行则可至,事虽难做则可成。无论生活怎样,希望我们都能保持自律,保持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