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
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等
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期刊2篇
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立项1项、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
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
获校十佳大学生、校三好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成功保研厦门大学
他就是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2020级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本科生
胡园佳
学习最主要的是弄懂知识点
一副简单的黑框眼镜,一件整洁的黑色卫衣,干净清爽、细腻从容,是胡园佳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他总会随身带着纸笔,方便在生活或工作中与有听力障碍的人交流。进入大学,胡园佳对专业学习抱有很大热情,但也会遇到学习上的瓶颈。
系统解剖学是胡园佳接触到的第一门医学类课程,这门课对后续学习其他知识点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知识点的难、多、杂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为了学好这门课,他选择正视问题,抓住上课时间,课上听不懂的就及时在课下通过解剖学软件进行巩固学习或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
“千万不要积压不懂的知识点,否则会积攒得越来越多,以至于到最后完全跟不上课程。”胡园佳说。直面困难是他一以贯之的学习态度,也是他逐步走向成功的秘诀。对于专业的认识也从只了解一些听力方面的疾病和干预方法,逐渐深入到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形成了他自己的学习方法与体系,这也让胡园佳的三年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
在大二时期,胡园佳萌生了保研的想法。“推免资格的获取主要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获取本校的推免资格,第二是拿到心仪学校的录取资格。”胡园佳说,“要提前仔细阅读获取本校推免资格的相关文件,了解清楚以后,就要针对每一条要求打磨自己,其中成绩排名、英语、论文是必要条件,学科竞赛和专利等是加分项。”
结合自身的特点,胡园佳在不同阶段采取了针对性策略。大一“强成绩,重英语”;大二“提能力,重探索”,开始对科研进行探索,利用交叉学科的优势,学习R语言、CiteSpace等科研工具,为后续研究做准备;大三则“稳成绩,重科研”,将时间重点放在科研上。在取得本校推免资格后,就要去申请心仪学校的面试,需要提前准备好个人简历、成绩单、获奖证明材料等,不同类型的院校要求也不尽相同。
胡园佳在去年5月份开始准备相关推免文书,在6-8月份参与了多个不同高校的推免夏令营。“我参加的第一个夏令营是清华大学的医工交叉营,给我的感受是一起竞争的学生都很优秀,学到了很多医学领域前沿知识。在参加上海交通大学夏令营时,由于没有认真准备专业英语,在专业翻译考核上吃亏了。”胡园佳说,“面试时要突出自己的亮点,如果科研比较突出,就要提前把项目、文章理一理,如果面试容易紧张,平时可以找老师同学模拟面试场景,提前适应氛围。”
科研路上贵在坚持
在老师的指引下,胡园佳在大一时期和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组队拿下了省级大创项目,“很感谢老师的指导和信任,让我有机会学习交叉领域的知识,也很幸运可以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并肩作战。”胡园佳说。不管是学习还是科研,胡园佳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保证每周参加两到三次科研培训,坚持阅读文献。
自接触专业课起,胡园佳便开始学习了解听力学相关的疾病,在临床实践中,他发现病人的主要症状主要分为三类:耳鸣、耳聋以及眩晕,在和老师沟通后,胡园佳决定在治疗耳鸣板块下功夫。他和组内成员一起搜集阅读了大量文献,了解到耳鸣的常规治疗方法有声治疗、习服疗法等,这些方法一般需要线下一对一进行。
“考虑到部分偏远地区受多条件限制,现有医疗资源无法满足,我们参考了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成熟的移动监测管理软件,尝试使用远程医疗方法对该问题进行解决,并以《轻听——基于数字化医疗的听觉障碍整治评估决策辅助系统的研究》为题,获得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胡园佳说。在项目研究期间,胡园佳所在团队对当前使用移动医疗治疗耳鸣的研究以及上市app进行分析,利用交叉学科的优势撰写并发表了1篇SCI论文。
大三学年,胡园佳开始深入学习眩晕板块的内容,在学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这一疾病时,他发现用肉眼去识别眼震从而判断病变部位对初学者来说并不简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他发现目前有研究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听性脑干反应的结果进行识读,询问专业老师之后,胡园佳开始尝试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在自动识别眼震视图中的可行性,并以《Vertigo云——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自动眩晕诊断辅助系统的研究》为题,再次获得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目前已经产出1篇SCI论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
“科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速成的,要有一颗能沉下来的心,脚踏实地很重要,其次就是埋头苦干。”胡园佳说。目前,胡园佳已成功保研至厦门大学,正在积极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做准备,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积极与研究生导师联系,提前入组一同参加组会学习。
志愿服务是发现自己的窗口
在暑期期间,胡园佳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听力保护伞”爱心医疗服务团的一员。他和组员一起在四个社区为老人们带来听力学检查与咨询,邀请了两所小学的小朋友们来听力专业实验室参观并宣讲护耳爱耳的知识。
在多次实践活动中,胡园佳感受到社会上还存在一部分儿童听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诊治,而相较儿童而言,老年人的听力问题也亟待解决,一方面因为部分老年人不重视,觉得自己听力有问题与年龄大了有关,是正常现象,主动选择忽视;另一方面因为子女辈忙于工作,而疏于对父母的关心,没有意识到父母已经出现听力退化等问题。
当在志愿活动中遇到有听力障碍的人时,胡园佳会适量提高自己的音量努力让患者听到,而当面对一些情况严重并且不会手语的听障患者,他会通过写字交流,保证医患之间的沟通。胡园佳也暗下决心,在读完硕士之后,能够继续升学深造,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哺育桃李,广泛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为缓解听力障碍这一社会问题贡献力量。胡园佳的同学李斌豪说:“之前我们一起去敬老院做志愿活动,胡园佳给老人送饭途中,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会时刻关注队伍其他人的安全,力所能及帮助别人。”
今年年初上映的电影《第二十条》,聚焦了听障人士的生活,看完影片的胡园佳,感触到:“电影演绎的故事映射了聋哑人这一弱势群体现实生活中的不易,唤起了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关爱。作为听力专业的学生,我希望通过行动,尽力普及听力健康知识,增强大家爱耳、护耳意识,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帮助他们感受到声音的美妙。”
胡园佳的辅导员吴艇说:“胡园佳同学成绩优异、很懂礼貌,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身上那股认真的劲,对待学业和科研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希望他能继续保持这股韧劲,在求学道路上勇往直前。”“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带头营造寝室学习氛围,我们一起努力还获得了寝室公约海报设计比赛一等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彼此建立了深厚友谊。”胡园佳的室友任奕佳说。
“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不要为自己设限,也不要用别人走过的路去丈量自己的人生。走自己想走,做自己想做,大学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物,远离无序竞争,找到最真实的自己。”胡园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