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省政府奖学金3次、联川奖学金2次、校级各类奖学金10项
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国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获浙江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四届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等省级奖项5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获校“优秀学生干部”3次、优秀团干部2次等荣誉称号
目前已保研至暨南大学
他就是
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本科生
李昕禹
以热爱投入科研探索
出于对生物学的热爱和兴趣,李昕禹填报了我校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一个个知识点、一类类问题,都成为引导他思考的契机。李昕禹认为,生物体内复杂的信号通路、反应机制对于记忆和复习是一大挑战。
“专业课知识点那么多,怎么背?怎么记下来?”李昕禹有自己的方法。首先默背不如默写,写下来比背出来更容易记忆。其次关键词记忆,针对大段的文字内容不求背得一字不差,将句子主体提炼出来,表述时意义相近即可。再有多用善用图表,对于大段机制流程的记忆,可以在纸上用箭头画出大致流程辅助记忆,并在复习中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汇总。
在一次调研中,李昕禹偶然发现中药材真菌性病害缺乏检测和防治手段,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自此他便开始致力于研发中药材真菌性病害早期快速诊断工具,通过致病真菌的分离鉴定与杂交瘤细胞株的制备筛选,得到特异性识别致病真菌的单克隆抗体,制作出精准识别鉴定病害发生的试纸条产品。
教室、实验室“两点一线”的生活是李昕禹的日常。“杂交瘤细胞培养和筛选过程中,我需要按时给细胞换液并花大量的时间用细胞上清做ELISA实验。”他说。除了复杂的步骤和重复机械的实验操作,也要面临不尽如人意的实验结果。李昕禹说:“在进行中药材基因组提取实验时,DNA容易受温度、实验动作的激烈程度、操作时长等因素影响而断裂。”他认真总结经验并加以改正。
在前期反复实验的基础上,李昕禹参与申请的专利《识别灰葡萄孢菌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杂交瘤细胞株BcA4》已获授权,他为一作申请的专利《一种灰霉病病原菌灰葡萄孢菌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已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收到专利授权书的那一刻,我感到之前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李昕禹说。在项目产品“一滴见效”中药材真菌性病害早期快速检测试纸条研发成功后,他带领项目成员为中药材农户提供试用,助力中药材真菌性病害的早诊早治。
以努力赢得丰硕成果
李昕禹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学科竞赛的获奖名单上,是在2021年第七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当时,他在学长带领的团队中参与了PPT和标书文本的修改,对学科竞赛有了初步了解,他与学科竞赛的不解之缘就此结下。
2022年大二的李昕禹第一次带领团队参加浙江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由于缺乏大赛经验、文本打磨不够精细等因素,未能通过书面评审进入决赛。在随后的第八届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他总结经验,再次带领团队参赛并进入省赛决赛,然而在路演过程中,他的汇报展示不够流畅,实物展示环节两次出现失误,导致小组排名不够理想。
多次的失利让李昕禹反复思考问题出在哪个环节?“我在日常路演过程中,汇报和回答问题时声音会紧张到发抖。”李昕禹说,“赵伟春老师不断鼓励和指导我,陪我翻修项目标书、PPT及讲稿直至深夜,先前带队打比赛的学长也会通过路演的录音跟我复盘不足之处,这个过程对我大有裨益。”尤其是在后续的路演过程中,李昕禹渐渐恢复信心。“我注意控制汇报语速,给自己更多思考空间,也让自己表现起来更加自信。”他说。
在准备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时,李昕禹一遍又一遍打磨文本材料,提前将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准备好答案,反复记忆讲稿直到烂熟于心。经过一年多的打磨后,他带着作品获得了“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国赛一等奖和第三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几次比赛下来,我的感受是要对项目的每一个细节了然于心,将项目内容设计好,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更多内容介绍给观众。其次,团队合作很重要,10个人甚至15个人的队伍不能只有一个或两三个人在出谋划策,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可以划分成组,设立组长,由组长集思广益汇总后进行选择性采纳。”谈到赛后心得体会,李昕禹如数家珍。
目前,李昕禹已获得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5项、校院级奖项10余项。他说:“相比起所获得的奖项,更重要的是我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平衡学习和竞赛的时间,增进了我的文本编辑、排版美化、统筹分工、语言组织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以行动彰显榜样力量
李昕禹连续四年担任班长,多次组织班会、团日活动、班级团建等活动。“记得第一次组织大家外出团建时,已准备妥当的团建计划因天气和其他原因不得不连续更改了3次,推迟了一个月。每次向班里发通知的时候我都感觉十分抱歉,不过好在大家非常理解和配合,最后团建得以顺利进行,心里的那块石头也终于落下来了。”回想起当初的一些小插曲,李昕禹仍记忆犹新。
“现在班长这一角色于我而言,不仅是一份学生工作,更是一份为同学服务的责任与义务。”李昕禹的付出被老师和同学看在眼里,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朱密老师说:“李听禹同学在工作中尽心尽力,推动增强班级凝聚力,是老师的好助手。”
课余时间,李昕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随学院的生命健康社会实践团前往乡村,给当地小学生讲授科普课程。“我们带领小学生一起做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一起学习生命健康、中医五行的奥秘,有个小男孩激动地说未来想要当一名科学家。或许是课堂上不经意的引导,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李昕禹回忆道。
转眼本科生涯即将接近尾声,保研面试阶段评委老师曾问李昕禹:“你认为你的本科生涯是什么样的状态?是充实还是劳累抑或是什么?”李昕禹回答:“我认为这些形容词其实可以是同一种状态,在我数次修改材料至凌晨的时候,也会有斗志瓦解的时刻,但是坚持下去再回头看,发现自己一直在成长,这是我最宝贵的收获。”
往事作序,来日为章,李昕禹成功保研至暨南大学。“这不是结束,是努力的开始。”李昕禹说,“我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勤于阅读文献,充分了解学术热点,保持活跃的科研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