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2项
主持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1项
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
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
连续两年获省政府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
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她就是
第一临床医学院2020级中医学专业 李彗闻
中医学是自幼的向往
古旧泛黄的《中药大辞典》,四季不断的药膳汤羹,端午时节的自制香囊……李彗闻记忆中的童年满是草药的清香,儿时的经历和家庭的熏陶使她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小时候生病连着几天高烧不退,去医院挂点滴效果不好,是当地的儿科医生用中医的方法把我治好了,后来妈妈经常带我去开中药调理身体,医生开药时,我在旁边看抓药,觉得非常有趣。”提及与中医的第一次相遇时李彗闻说。
李彗闻喜欢研究诗词里的中药名称。比如:张藉的药名诗“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以离合和谐音双关之法嵌入地黄、半夏、栀子、桂心、使君子五味药。陆游的诗句“清芬六出水栀子,坚瘦九节石菖蒲。放翁闭门得二友,千古夷齐今岂无?”用“清芬”和“坚瘦”形容栀子、石菖蒲二药。嵇康的《琴赋》中描述音乐对人情志、身心的作用,与中医五音疗法相通。看到这些与中医药有关的诗句,李彗闻就会抄下来。
李彗闻抄写的诗词
“中药名称与诗词的结合很新颖,我逐渐被医文相兼的士人关照疾患身心、与自然和谐兼修的意趣吸引,于是开始翻阅《本草纲目》等书籍,进一步了解中药的具体内涵。”李彗闻说。高考填报志愿时,李彗闻填报了中医学专业,最终如愿以偿。
进入大学后,李彗闻对中医的兴趣愈发浓厚。课上,李彗闻认真听讲,勤做笔记。课后,她及时复盘,主动拓展。“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涉及很多体系框架,刚开始学习时可能会感觉比较凌乱,我会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思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李彗闻说。
“对于重要的、感兴趣的或者不理解的知识点,我会在课后查阅相关论文或者书籍,拓展知识面,深化认识。”课余时间,李彗闻积极参与中药香囊制作、本草拓印、中医药博物馆参观等实践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科研就是要敢于写踏实做
大一上学期,不少课程要求撰写结课小论文,在撰写过程中,李彗闻逐渐对中医人文研究产生了兴趣。“我比较喜欢写作,结合写小论文的体验,课后我向老师请教了撰写论文的方法。”李彗闻从查阅文献的方法学起,如直接法、倒查法、追溯法等,学习经典的理论分析方法,如扎根理论、场景理论等。
在王延隆老师的指导下,李彗闻就中医药政策进行研究,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中国共产党百年医疗卫生政策发展历程与展望》。“科研就是要敢于写,踏实做。”李彗闻说,“刚开始写论文感觉迷茫是正常的,可以多听一些科研相关的讲座,多和老师交流,大胆去写是关键,写得不好甚至写错了都没有关系,勇于尝试,勤于反思,才能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李彗闻趁热打铁,打磨的第二篇论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政策回顾与前瞻》顺利发表。
“写论文的过程是艰辛的,我在写第三篇论文的时候就经历了很长的修改过程。”一个多月以来,针对退稿意见中的“文章缺乏创新性”,李彗闻已经围绕部分语言和逻辑多次修改,但无论怎么调整,结果都不尽人意。密密麻麻的文献、连续的修改让她几乎想要放弃。“到底什么才是创新?怎样的文章才是富有创新性的好文章?”她反复思考着。
在查阅资料时,“嵌入理论”几个字让李彗闻眼前一亮,她想起王老师提到的“文章的创新,不仅表现为选题的创新,还表现为研究视角的创新以及研究结论的创新”的指导意见,李彗闻在文章中大胆引入“嵌入理论”,打破原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重新构思框架和内容。再次投稿后,她顺利收到了北大核心期刊《卫生经济研究》的录用通知。“写这篇论文花费了很多精力,当时我在反复修改中静不下心来,老师给我提供了许多帮助,我也收获了很多。”她说。
“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李彗闻说,“中医人文研究蕴含文体之辨与道德涵养,是自我意识的内观,让我明晰个人的未来之路;也是生活经历的外观,让我在学习生活中积累经验,记录于书文;更是对生命的感知和对历史的敬畏,让我以谦逊的态度认真对待当下。”
在实践中学从生活中悟
大一时期,李彗闻尝试过临床跟诊,但是由于当时学习的专业课程不多,她发现自己云里雾里,收获甚微,于是决定转变思路,将中医理论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体悟中医的博大精深。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很多有意思、有用的知识点,我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尝试运用,比如:坚持练习七星功,尝试药茶、食补、穴位点按、中药调理……”李彗闻从自己的生活开始,尝试实践。“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体会到了中医养生的显著效果,比如睡眠质量变好了,肩背疼痛有所缓解,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原来中医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大三时,李彗闻开始了跟诊学习。“临床跟诊的过程对我的影响很大。”跟诊时,一面向老师和师兄师姐请教,一面积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名家辨证论治思维体系,慢慢形成了整体辩证论治的思维方式,也逐渐搭建了自己的临床诊治体系。
李彗闻(左二)在跟诊学习
跟诊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李彗闻会及时记录并积极请教,她将相关知识点记录在小本子上,利用碎片时间记忆背诵,跟诊时也会留意经典条文的临床运用。李彗闻发现,老师会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和患者交代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又容易被忽略的事情,比如叮嘱病人早上起来喝水要一点一点抿,不要喝得太急太猛。这些医嘱通常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开具,涉及的也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跟诊之后我对中医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医诊疗不仅仅是吃药扎针,还有对患者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引导。治疗过程中注意引导患者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再配合方药针灸,最后的效果会相对更好。”李彗闻说。
暑假期间,李彗闻在医院和社区见习,继续培养临床思维,提升临床能力,她表示,自己目前准备继续坚持中医人文科研和临床实践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
“潜心笃志,以恒常之心做恒常之事。”李彗闻说。跬步千里,笃行致远,她在中医路上一路探寻,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