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天星,男,讲师。2017年入职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分会青年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2019年荣获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
张天星老师承担了《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等课程的教学。《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课,是学生们开启中医之门、踏上中医之路的关键课程,对学生们形成中医思维,经受住来自其他领域的质疑,形成专业信念有奠基的地位和意义。他充分认识本课程的地位,剖析现代中医理论形成的学术史,引导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真正深入思考,敢于质疑,还强调中医理论来源于生命体验的独特认知方法,把中医理论与生活、生命的真实体验打通,让理论学习不仅仅是一系列概念、刻板的记忆,更是对古代医家所描述的生命现象、归纳的生命规律的感悟与思考,让中医理论从书本的字迹中走进生活的衣食住行里,学而后习之,落于“笃行”中。在课堂讲授中看到学生慧然独悟、喟然长叹,与古人寸心相印,如同临证时看到如汤沃雪拔刺雪污之效一般,有一种莫大的满足与快感。
《内经选读》是中医经典课程的重要核心。读经典在中医人才培养绕不过去的必经路,也是中医成才的捷径。在经典的教学中,他相信“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不下死功夫,难出真学问”的理念,严苛要求熟读熟背,力图明晰经文的本旨,廓清经文的唯一之义,博览而精择,相信今人站在前人的积淀之上,掌握了最全面的文献,应该独立迥出,超越古人,推动学术向前发展。在经典学习中的“严格”已经成为学生们贴在老师身上的标签,这吓跑了一些心存侥幸、投机取巧的学生,也留下了大多数踏实肯学、力争上游的学生。
在生活中,张天星老师秉持“存诚”的人生信条,他相信诚为修身之本,至诚方能至明,存诚是一种自我发现,是一种向本性的回归,是向至真至善至美境界进发的路径与阶梯。
大学是学术的殿堂,但大学的运转需要很多学术之外的支撑,张老师还承担着教研室秘书的职位,做了很多繁琐而无功的工作,但他努力处理好珠椟关系,不忘初心,冀能继绝学于先贤,传精华于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