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哥,他的学生都喜欢这么亲切地称呼他,他热情、谦和、执着、睿智,一个干净的板刷头,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喜欢背着相机带着学生跋山涉水共同探寻中草药之神奇世界,他,就是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生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张水利教授。
从1992年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张水利老师恪尽职守,甘于奉献,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模范履行党员、教师职责。曾获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同时担任中国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会员,省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省植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资源植物分会委员;中国中药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等期刊的特约审稿人;杭州市摄影协会会员……作为一名平凡的“浙中大人”,张水利老师把中医药事业作为一生的追求,春风化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勇攀高峰。
缘系百草,孜孜不倦探真理
“如何臻至理,当从践履论。跋涉经险阻,钻研阅寒温。”人类对未知未来的探索是无限的,熟悉水哥的人都知道,他在学术科研领域,对真理的探求有着一股子钻劲。“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张老师经常告诫学生的一句话。为了开展药用植物研究,他翻过陡峭的山坡,淌过湍急的河水,纵使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却仍一心求索、乐此不疲。今年下半年,张水利老师在山间野外作业时不慎跌落造成腿部骨折,虽然行动不便,可他一直心系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打着石膏、拄着双拐回到了学校继续奋战,后来病情加重才不得不回家休养。正是这种精神使张水利老师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他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7项、厅局级课题7项、校级课题5项,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专为他的本草学研究开设了“本草求真”专栏,发表本草学研究的学术论文。
执着教学,学以致用求创新
“木笔书远志,本草求沉香,当归天真!”正如他的博客名——“本草求真”,水哥本着“课上轻松、开心,课后学以致用”的理念,提倡“学乐”,采用“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开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浓郁兴趣,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以自己的学识和对问题的真知灼见去影响学生。提倡教学要由浅及深,让学生逐渐产生对所授知识的兴趣。注重学以致用,他曾拿“中药”二字作比喻,何为“中”、何为“药”?“中”不仅仅是“中国”的“中”,而是一个圆加一竖,这是中医阴阳理论的体现,阴阳平衡乃“中”;药,其字乃上草下木、中为阴阳,是用含阴阳药性的草木为药,调整人体的阴阳,以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中药”便为是身体阴阳平衡的药。参与教学工作以来,水哥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和校级教改项目4项,参与3项,发表教改论文4篇;获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届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他参与建设的省级精品课程——《药用植物学》课程网站获得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优秀教学一等奖和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软件评比三等奖。
播种希望,弘扬本草勤实践
“我希望将热爱中草药文化的种子洒播开去,在众生心田生根发芽。”他这么说了,更为这一目标努力实践了。多年来,他见证、关心着我校省十佳社团——本草社的点滴成长,现在郁郁葱葱的中草药种植园中,有不少草药是水哥在暑假带着社团的同学上天目山、括苍山等地采来的,采药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没有路,水哥身先士卒,摸抓着树藤半悬在岩壁上采挖来少见的药用植物;为了将中草药文化更好地发扬传承下去,他积极参与药学院中草药嘉年华活动,和《都市快报》、《青年时报》等媒体合作,带领报社的小记者、小读者以及家长先后赴龙井等地认摘草药,并教大家制作植物标本,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提及这段经历,水哥把功劳都归给了大学生——“中草药嘉年华作为一个学生品牌活动,是专业知识和中医药文化的巧妙结合,同学们都很辛苦也很用心,我只是当当他们的拐杖而已,本草社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
桑叶桑皮桑椹桑蛸桑黄不畏沧桑,黄芩黄芪黄连黄柏黄精传承岐黄。张水利老师一路走来,把教育作为一生的事业追求,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关爱学生,辛勤耕耘,“当教师让我感到快乐,和学生们在一起,我感受到的是无限的朝气和活力,我自己的心态也跟着年轻起来,我很享受这种乐趣”。
(药学院 计柳婷 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