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前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马来西亚籍的大男孩苏俊雄背着大大行囊来到了中国,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不知不觉现在的他已经在读研究生一年级。另外,他还是中华诵·2011全球华人学生暨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硬笔在华外国留学生组的一等奖获得者。
留学生活,从零开始
在中国的六年里,那些曾经历过的酸甜苦辣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歌,流年逝去,回首起来一幕幕似乎又历历在目。
“我刚来的时候遇到的问题还真是挺多的”,他说道,“就语言交流而言,我就觉得困难。”原来,马来西亚是一个拥有多种语言的国家,苏俊雄也会讲中文。但即使他这边讲了普通话,由于区域间的差异性,语言还是有些出入,很多时候对方都无法理解。而他自己在听别人讲话时,也需要揣测别人的意思,难以立刻准确明白他人想表达的意思。
另一方面,身体的经常不适也让苏俊雄伤脑筋。从小呆在四季如夏的马来西亚,对四季分明的杭州苏俊雄一时间还真难以适应。刚开始的他,一不注意就会感冒发烧,到了换季的时候感冒发烧更是频繁。后来他注意了身体调理,这种情况到后来才慢慢得以改善。
语言上存在交流障碍,身体上难以适应杭州的天气,但好在学校饮食与马来西亚的并无太大的差别,不需要他花太多时间去适应。相比杭州的甜辣酸,更偏爱家乡的清淡口味。
想念马来西亚的空气
一个人留学在外,苏俊雄也有着浓浓的思乡情结。当和他聊起讲马来西亚时,他侃侃而谈,显得非常热情。
“因为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所以一般中国有的习俗马来西亚也都会有,还包括了其他一些国家的习俗。在中国风俗这方面,会比较偏向与福建广东那边。像端午节之类的也会吃粽子,划龙舟,主要还是以家人团聚为主。而且我们那儿的公共假期要比中国多些,差不多一两个月就会有几天的假期”。
“很欢迎你们到马来西亚旅游,为了让大家了解马来西亚的礼节,我想介绍一些细微又特殊的礼节。”苏俊雄不忘提醒我们说,“我们国家的见面礼十分独特。不像在中国那样见面挥手打个招呼或者是握手,而是会互相摩擦一下对方的手心,然后双掌合十,摸一下心窝互致问候;我们那忌讳摸头,认为摸头是对人的一种侵犯和侮辱;通常男士不主动与女士握手。 ”
出来这么多年,说不想回家那是骗人的。梦到家乡的亲人,家乡的海,家乡的一花一草,仿佛又闻到家乡的空气。
浅谈两国的教育差别
当我们问起中国和马来西亚教育方面的差距时,他思索了一下说:“马来西亚的学生在小学就开始接触到一些社团活动,但比较少,还是以基础课为主。但到了中学,就开始有许多的社团活动,实践活动,实践课也是一门选修课,在中国课程安排得就会比较紧,会比较充实。”
在这方面,我们也了解到,在马来西亚,在初中中三期末,学生须参加一项全国通考,即“初中成绩评估考试”(PMR)。PMR考试不属毕业考试,仅仅是一项检验评估考试。因此,考试之后,所有学生可以升入高中,继续2年的高中教育。高中阶段的学习实行开放式的教育文凭制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范围广泛的学科中选择6门核心科目来功读教育文凭。
“虽然两国教育有比较大的差异,但我觉得各有千秋,都各有优点。”苏俊雄说。
在采访的最后,当问及到其是否会在中国发展时,苏俊雄微笑着说:“这个我还很难说,还是要看未来的发展。如果时机适当的话,可能会在中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