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 计柳婷
村民们习惯称呼他 “小张医生”,但他是农村工作指导员,我校药学院一名普通的中医师、共产党员——张永生。2011年4月受浙江省农办、省委组织部统一指派,到磐安县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驻磐安县大盘镇王庄村,并任磐安县大盘镇党委副书记。一年来,他以实际行动做好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积极为磐安县大盘镇人民谋福利,为浙江中医药大学与磐安县战略合作出谋划策。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颗丹心为村民,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谱写了一段不平凡的“送医下乡”佳话。
医疗扶贫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驻村后,张永生就深入村民家中开展调查研究,逐一走访了大盘镇王庄村的160多家农户,走访村里的困难群众、老党员,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医疗需求。当得知村里最难的问题依旧是看病,留守在村里的100多号人,不是老人,就是小孩,他们一旦生病,只能到15里外的镇上找医生,很不方便。张永生时刻把村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医疗扶贫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之后,他每次走村串户,随身必带血压计、听诊器和一本开处方的本子,随时随地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义务为村民提供诊疗服务,不管白天还是夜晚,只要村民需要,随叫随到。在村民家中,他给老人、孩子做做检查,唠唠家常,问寒问暖,仅短短半年时间,他不但能听懂磐安老百姓的方言,顺畅交流,还对村民们进行一次医疗卫生普查。79岁的应奶奶,平时和老伴两个人在家,子女们都在山外打工,老人年事已高,再加上不识字,所以平常经常忘记吃药,甚至吃错药,张永生每次看望应奶奶,都要仔细检查她的药量,反复叮嘱老人不要忘记吃药,“血压有点高,这两天有没有忘记吃药?”、“12345,还有5颗,吃完了我再给你去配”等等。应奶奶也亲切地称呼他为“小张医生”。近一年来,他与村民亲如一家,他的身份已不仅仅是一个农村工作指导员了,更是村民们心中的“小张医生”。凭着他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大盘镇19个村的村民和磐安县的老百姓都慕名到镇政府请他诊疗。初步估算,周围乡镇上门求医的人数不下500多人次。
为山区百姓服务是“小张医生”的最大快乐
由于张永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磐安县卫生局特邀请他每周一次半天在县中医院中医内科专家门诊。小小的专家诊室里,挤满着来自各地看病的百姓,每位病人耐心地静静候诊。而小张医生则面带微笑,认真的倾听,除了开药方还不忘提醒病人一些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然后亲切地与病人道别。“小张医生服务态度好,诊治很细致,对病人特别有耐心”,小张医生高尚的医德在患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天30个专家门诊号增加到40多个,门诊时间从上午7点半开始,一直要到下午2点钟左右,基本上是超负荷运转。而午餐,却是简单的盒饭在诊室里草草解决。有人劝小张医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他则认为,病人心情那么焦急,同样也是饿着肚子候诊。小张医生深知有些病人来自边远山区,他们为了挂上号,早上四、五点钟便坐车过来了。为此,小张医生就诊时减少喝水次数,关了手机,保证更多时间为病人诊治。医者仁心,能用所学知识为山区百姓服务是张永生最大的快乐。据不完全统计,在磐安县中医院门诊期间,张永生医生已经接诊1000余人次。
情牵贫困山区
在2011年9月磐安县第五届药材交易博览会期间,张永生联系了学校附属医院专家参加药交会的现场义诊,短短两天时间,现场义诊人数达500多。同时,在他的牵线联络努力下,学校附属医院等医疗单位的帮助下,磐安中医院在2011年新增设了“冬病夏治”、“冬令膏方”两个特色医疗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仅新上的两个特色医疗项目就为磐安县中医院增加业务收入达20余万元,而其后续效应还在不断延伸。如今,磐安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大城市的中医药 “治未病”特色医疗服务了。
磐安县电视台和金华市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张永生,问到下派磐安一年的感想时,他说,“看到老百姓经过自己的诊治,病痛消除了,开心胜过中奖。”这就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高校教师、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心声。
编后感:张永生的事迹也许很平凡,没有豪言,没有壮举。正是这些平凡人,在平凡岗位上的点点滴滴,才能折射出共产党员纯朴的本色和无私的奉献,平淡见真情,平凡见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