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学校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附院动态 - 正文

附属第二医院蔡宛如教授团队、史晓林教授团队获2023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资讯来源:附属第二医院   发布时间:2024-11-23 18:27:45

11月22日,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表彰了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两项。分别为蔡宛如教授团队——《中医药防治肺部气道炎症损伤及结构重塑》、史晓林教授团队——《基于“虚瘀毒”理论的骨质疏松症精准诊疗体系创新与实践》。

项目介绍

蔡宛如教授团队——《中医药防治肺部气道炎症损伤及结构重塑》

肺部气道炎症损伤是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最终可导致肺部产生结构重塑。因此寻找有效干预气道炎症损伤以及结构重塑的药物是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疾病的关键所在。

蔡宛如教授团队针对急性肺损伤(ALI)产生的肺部气道炎症损伤,创新性提出了“虚、瘀、热、毒”理论,从铁死亡这一新的研究靶点出发,发现芪冬活血饮可通过调节氧化还原稳态、减轻铁死亡来减轻肺水肿、肺组织炎症浸润和损伤。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产生的肺部结构重塑,则从温肾益气、活血通络法出发,创新性地从气道、血管结构重塑两个方面,发现温肾益气颗粒、保肺定喘汤、血府逐瘀汤可通过对JAK/STAT、miR-155/PTEN/PI3K/AKT等信号通路的调节,抑制肺血管及气道平滑肌增殖,起到干预肺部结构重塑的作用。

蔡宛如教授团队坚持机制和临床疗效两抓手,明确了中医药干预肺部气道炎症损伤和结构重塑的机制和疗效,其研究成果共发表研究相关论文62篇,其中 SCl 15篇,发表专著1部,获相关专利1项。关键技术已在省内9家医院进行临床推广运用,共治疗患者910多例。在临床运用中,证实芪冬活血饮、温肾益气汤、保肺定喘汤、血府逐瘀汤等经典方剂治疗急性肺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系疾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了患者疾病负担。

史晓林教授团队——《基于“虚瘀毒理论的骨质疏松症精准诊疗体系创新与实践》

骨质疏松症,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与并发症脆性骨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中医理论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虚、瘀、毒”三大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虚”指的是机体正气不足,包括肾精亏虚、脾胃虚弱等,导致骨骼失去滋养;“瘀”指的是气血运行不畅,形成局部瘀血,影响骨骼的正常代谢;“毒”则是指病邪在体内积聚,导致骨质破坏和炎症反应。为了提高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效果,亟需构建一个基于中医“虚瘀毒”理论的精准诊疗体系。

史晓林教授团队在理论创新层面,首创骨质疏松症的“虚瘀毒”病机理论体系,实现“理论-实践”“再理论一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不仅构建了“虚瘀毒”理论体系的核心——“三因一变”理论,“因虚致瘀”“虚瘀致毒”“瘀毒致变”,还以“虚瘀毒”为核心,构建了脾肾-肌骨-线粒体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构建出益气温经治法和壮骨强肌治法,开发益气温经方和壮骨强肌方。在实践转化层面,研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断性蛋白芯片,打破骨质疏松症早诊壁垒,实现中西医结合精准诊疗新突破。


[1] [2] 下一页

电子校报 更多

  • 第370期 2024-12-31
  • 第369期 2024-11-30
  • 第368期 2024-10-31
  • 第367期 2024-09-30
  • 第366期 2024-08-31
  • 第365期 2024-06-30
  • 第364期 2024-05-31
  • 第363期 2024-04-30
  • 第362期 2024-03-31

校报

更多

视频播报

Copyright ◎ 2016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0571-86633037 邮编:310053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