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但很多人对它知之甚少,就连不少高血压患者也对高血压认识存在着误区。为此,小编专访了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陈申杰副主任医师,为市民朋友们详细解读高血压的两大认识误区和“三低两高”的特点。
高血压的两大认识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高血压只发生在老年人中,但实际上,高血压的患病人群正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家族史、肥胖、高盐的饮食习惯等都是高血压的易患因素。
另一个误区是认为高血压不能吃药,因为高血压需要终身服药,一旦吃了就无法停药。实际上,高血压目前无法根治,只能通过药物进行控制,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肾、眼睛等靶器官不可逆的损害,等器官受损了再进行药物控制血压就太迟了。因此,高血压患者如经改善生活方式(限盐,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改善睡眠等)仍无法降至140/90 mmHg,就需尽早进行药物控制,且不可随意停药。
我国高血压人群普遍存在“三低两高”的特点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我国高血压人群普遍存在“三低两高”的特点,三低分别为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达标率低。
知晓率低。高血压患病知晓率仅为46.5%,因此我院提供多处自助免费量血压的地点,并积极呼吁门诊30岁以上的患者在就诊前量好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就诊时可提供给医生参考。
治疗率低。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治疗率为41.1%,仍有大部分高血压患病人群因不知晓或对高血压存在误区未进行药物干预。
达标率低。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药物控制时未完全遵医嘱或未按规定吃药,自我感觉无恙便减少用药量或停药,医生建议血压控制在140/90以下,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才是合理的。
高血压的“两高”中的第一个是发病率高,高血压患病率为25.3%,平均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高血压患者,第二个是致残率高,高血压的并发症中中风,尿毒症,心梗等疾病的发生率比正常人要高。
如何了解自身的血压情况
陈申杰医师表示,市民朋友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科学地了解自己的血压,一是诊室血压,二是24小时动态血压,三是家庭自测血压。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朋友们,陈申杰医师建议,尽可能使用1次给药而有持续24h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便有效控制清晨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血压波动起伏太大。
除此以外,陈申杰医师提醒患者朋友注意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5大危险因素——吸烟,肥胖及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他表示,只有通过上游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关链接
2016 年 10 月 8 日是全国第 19 个高血压日,今年高血压日的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当天上午8:30,在附属第一医院下沙院区门诊二楼大厅,心血管内科陈申杰副主任医师分享了主题为《关爱清晨,乐享夕阳红》的专题讲座,详细讲解了老年高血压的特点,高血压认识中的误区,高血压流行的趋势以及高血压预防及治疗的科学方式。讲座结束后,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科室专家和护士还现场为患者提供了义诊咨询,免费量血压等服务,本次义诊活动共计服务患者120余人次。
(下沙门办 赵鹏泼/供稿 下沙党院办 方琳/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