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嘉年华”是药学院一项独具特色的体验式感知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大型科普活动,它以“传承中医文化、普及中药知识、服务社会民生”为主题,下设“广场社区健康行”、“校园科普宣讲行”、“李时珍兴趣班”、“医药技能实训行”四大活动平台。活动紧密结合中医药院校专业特色,涵盖标本制作、闻香识药、饮片识别、名贵药材鉴定、花茶养生课堂等十余个专业项目,面向外国友人、青少年和广大市民积极推广中药知识、服务社会民生。
本次中草药嘉年华走进富阳三桥小学的活动,拉开了本年度“校园科普宣讲行”的序幕。近日,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红领巾小分队的志愿者们来到富春三桥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医本草课。本次宣讲活动,主讲志愿者林王敏同学只带着一个目标——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感官去体验本草的神奇,让孩子们对本草产生兴趣。在志愿活动的前一天,志愿者们上山采了上课要用的中药,确保在上课期间每个孩子手中都能有中药标本。刚开讲,主讲同学就给孩子们带来了三种能做清明果的草药——泥胡菜,艾草和鼠曲草,让孩子们体会了艾草的清香,泥胡菜鱼骨状的叶片,鼠曲草的“藕断丝连”。在说到猪殃殃这味药时,主讲志愿者给孩子们卖了个关子:这种植物很神奇,人吃了它没事,而猪吃了它就会生病,你们猜一下这个本草的名字是什么?“遭殃猪”、“猪遭殃”、“遭殃草”,孩子们的命名千奇百怪,正合了主讲的初衷——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植物命名,跳出单纯接收知识的模式。猪殃殃,猪吃了一次,遭殃,再吃一次还遭殃,多么形象生动的命名,其实古人不也是利用感官或者本草这些神奇的特点来命名的吗?“猪殃殃”只是本草课堂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像这样的趣事还有很多。在这样一个“春困”的下午,孩子们却打着十二分的精神表现着对本草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和热情。最后,主讲志愿者带来了最后一味中药——紫苏:你们感冒的时候,可以用它来泡茶喝,如果吃了鱼、蟹等海产品后感觉肚子痛,也可以用它来解毒。有位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道:“我知道紫苏,妈妈用它来烧鱼的”。在紫苏的芳香中,第一节本草课堂完满结束。
怀着对未来“杏林”传承中医药文化使之屹立不倒的热切期望,我们举办了本次活动。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是新鲜、好奇、自由、愉快的,没有填鸭式教育的疲惫,有的只是对感官自由的释放,对本草神奇的体验,对知识无限的渴求;对于授课的红领巾小分队志愿者们来说,这更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是将自己所学用出的自豪,是对帮助孩子们重获好奇心的快乐。通过本次活动志愿者给孩子们种下了一颗中医药的“种子”,期望这粒种子能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也期望有更多的青少年能够了解中医药文化,热爱我国的中医药事业!(王亦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