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学校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正文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获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并被《中国中医药报》整版报道

资讯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01-04 15:30:39

近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关于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的公告》,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名列其中,被中国博物馆协会核定为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跻身于知名中医药博物馆行列,是浙江省首家有等级的高校博物馆。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新馆)于11月20日开馆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和各大媒体广泛关注,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其中《中国中医药报》进行了整版报道。全文如下:

9E963

医韵浙风一馆藏——走进浙江中医药博物馆

11月20日上午,杭州气朗风清。在美丽的钱塘江畔,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文校区西南侧上空,一架小型航拍机正在“忙”着捕捉重要瞬间:新建成的浙江中医药博物馆正式开馆,主题展览“千年战疫有岐黄”同步开启,开幕式正在端庄气派的博物馆大楼前进行。

现场热烈的气氛把江南初冬的微凉一扫而尽。这里高朋满座,除学校党政领导、博物馆工作人员及校内师生外,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谢国建、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等多位领导专家及全国各地多家中医药博物馆代表也赶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2020年,浙中医甲子添一岁,博物馆十载又逢春。

两年前,为迎接浙江中医药大学六十华诞,学校决定为有近十年历史的博物馆乔迁新居,地址选在学校西南隅的中药种植园。紧锣密鼓地规划、施工,2019年10月14日,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布展面积达3200平方米的新馆落成。校史馆、医史馆、中药馆分别占居新馆一到三层,8000余件展品陈列其中,等待参观者的到来。

一、文化浸润树自信

走进浙江中医药博物馆一楼大厅,迎面是一方体现“天地人文“的景观:一尊4.5米高的“针灸铜人”伫立大厅中央,和其他铜人不同,它通体白色,身上经络发着蓝色、红色的光,炫酷十足。抬头仰望,头顶上一方苍穹,模拟逼真的电子古星象图星光闪烁,28星宿环布周天,北斗围绕北极流转。“铜人”脚下是先天八卦台,对应着大地八方。“天地人”三才及中医“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在这一场景中得到展现。

在“苍穹”的下方,环绕着的是中华医史文明浮雕墙,展示了中医药数千年来护佑中华民族健康的历程。浮雕墙上近百位历代医药名家中,浙江籍名家凸显其中,标示着浙江中医药人在中医药发展史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铜人”左右侧的巨幅屏幕,循环播放着中医药文化宣传片,“铜人”后方的墙面浮雕刻着《黄帝内经》中有关“天地人”的名句“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博物馆景观的主要设计者之一、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郑洪介绍,这个吸睛的“铜人”是用特种材料及光电科技打造的、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可以通过多媒体系统交互显示人体阴阳十四经脉、脉会八穴合八卦的中医人模型。因为前无经验可借鉴,制作方案前后几经重大改动。

为了能让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铜人”及其展示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中医针灸,一台电子屏竖树立在“铜人”前方。通过触摸电子屏,参观者可以了解中医十四经络临床应用最普遍的针具和操作流程等知识。

“天地人文”左边是校史馆,展示了学校几代人建校61年来走过的坎坷路,以校几代人建校61年来走过的坎坷路,以及最终实现办学规模从小到大、层次从低到高、创新能力从弱到强模式从封闭到开放、体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性跨越。这几代人身上展现的求真求实志存高远的品质,很好地诠释了浙江中医药大学“求本远志”的校训精神。

“天地人文“右边是临时展馆的“千年战疫有岐黄”主题展。一年前,布展完毕未及开馆,新冠肺炎疫情突起,开馆虽暂搁一时,却也成为举办“千年战疫有岐黄”展的因由。短短几个月,博物馆专家们利用平时积累的一批防疫与战疫藏品,从历史文献与文物“双重证据”着手,展示了中医药数千年来与疫病作斗争的历史,以及进入21世纪以来抗击“非典”、禽流感新冠肺炎等疫病取得的显著成效。

C979

站在“浙派中医防疫成就之最”的展板前,对中医药防疫智慧的叹服之情油然而生。从黄帝时期浙江桐庐的“采药制方之祖”桐君、北宋时浙江官员赵汴在大疫时设立的“隔离病坊”、南宋浙江名医陈言创制的16首司天方,到明中期浙江海宁医家陈司成著《梅疮秘录》首创砷剂治梅毒清康熙年间浙江湖州医家郭志邃总结治痧经验清道光年间浙江海宁医家王士雄著世界上首部论治霍乱专著《霍乱论》、民国时期绍兴医学会曹炳章著《秋瘟证治要略》拟订系列治法防治1918年蔓延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中医药防疫治疫的成果始终走在世界前列。进入现代,祖籍浙江宁波、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从中药青蒿中提取出特效抗疟药青蒿素,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正如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文秀所说,通过举办回应当下社会关切的主题展,能让人们知道今天中医药抗疫的功绩源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从而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句话沉甸甸的分量,进而激发参观者树立坚定的中医药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自信。设立这样的主题展,也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始终秉持的“文化育人”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

1787A

二、物景相搭显特色

“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医药博物馆是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应有之义。”黄文秀表示,博物馆重点反映与展示中医药,尤其是浙江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对扩大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影响,推动中医药在世界的传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楼的医史馆正体现了这一建馆思想。

医史馆分为中国医史厅、浙江医史厅两个展厅。漫步其中,可以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药用植物种子芡实、酸枣,有渗滤水作用的水井,细品7000年前河姆渡人防病治病的生活细节,也可以站在南宋临安中医药一条街模型前,想象杭州当时最繁华的御街药市生意兴隆的繁华景象,从大佛寺前的疳药铺、保和大师乌梅药铺陈妈妈泥面具风药铺、双葫芦眼药铺、杨三郎生药铺、讷庵丹砂熟药铺、张省干金马杓小儿药铺、郭医产药铺、三省前太平惠民南局这些店铺名,看出南宋时期杭州中医药分科细致,生熟药划分明确,个体小药铺、老字号品牌、官方药局并存的局面……

医药活动的核心是医生,而医匾作为医生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见证,多由病家赠与,因此亦是仁二爱相待、和谐信任传统医患文化的体现。在“百家、百器、百匾”展中,带着浓郁中医药文化特色的老字号牌匾实物和中医药一条街的电子屏背景组合展陈,打造出了具有3D立体感的场景,让人如临其境,进而感叹布展者的巧思妙想。

EBC1

驻足在一块写有“肱经三折”的医匾前,匾的漆已斑驳,显而易见经过了岁月的磨砺,但“恭维”“周先生遠揚雅鑒”“馮達仁敬赠”“民國三十四年孟夏月日”四行竖排小字依然清晰可辨,笔势清新秀丽、提按分明,可以体会书写之人用心之虔敬。

医匾用语常常包含着历史典故,像“肱经三折”就是由《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演化而来。“三折肱”,就是三次折断手臂,引申为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常用指代良医。类似还有“术绍华佗”“和缓流亚”“杏林妙手”等。这些医匾穿过时光的隧道,向参观者述说着数千年来中医药治病救人、薪火相传的动人故事。

除医匾外,与中医医疗活动相融的书法艺术当属中医手写处方了。字如其人,通过一张手写处方,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处方者的诊疗思路、用药特色,还可以了解其思想性格。一些经过时间沉淀的名医处方,具有珍贵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医史馆的“万方楼”就集中展示了一批这样的珍贵处方。

置身万方楼,最醒目的是邓铁涛、何任、程莘农等17位国医大师20张各具特色的处方,许多早期的中医药名家或文化名人如马一浮、张山雷、肖龙友、施今墨等的手书处方赫然在列。这些处方已由专家进行释读,在电子屏上可以任意点击查阅。据介绍,这些展品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中医药大学林乾良教授历年来收藏的数千张中医处方中的精品,包括清末至现代名医处方185张,其中多个世医流派传人的系列处方,如平湖戈氏儿科世家5代传人处方、嘉善吴氏4代传人处方绍兴赵氏4代传人处方等尤为独具特色。

另有三张最早期的“人工智能”中医处方,由电脑系统模拟名中医思路开方而成。标示着中医处方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的巨大变化。

三、科技融合赢未来

“谁能猜出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和当归的剂量比例?猜对了有奖!”

“二比一!”“四比一”……

“还不对,同学们继续猜!”

“老师,是五比一吗?”

“是的,你猜对啦!当归补血汤是一首经典的中医补血方剂,由黄芪和当归两味药组成,黄芪补气,当归补血。中医认为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补气能够更好地生血,所以黄芪用量是当归的5倍。奖励你一份小礼物!”

1AD93

博物馆三楼的中药处方标本展示墙前,一位热情又有耐心的大学生讲解员从随身携带的奖品里抽出一支博物馆文创书签,弯腰递给猜对答案的小学生,旁边穿着校服的小伙伴们一阵欢呼,无不羡慕。参观的队伍继续前行,人群中两个小可爱的对话显得格外“严肃”:“你长大后要当中医吗?”“嗯,我喜欢中医,我妈妈说治病救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中药馆位于博物馆三层,从一面名为“花药馨香”、由百余种药用花卉组成的花墙开始,整个“中药馆”展厅内,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一应俱全——直径达105厘米的灵芝,生长脉络和纹理清晰可见;高约180厘米、宽约120厘米的特大肉桂皮标本香气馥....走遍展厅,如同置身大自然,记住了百味甘苦,体会到“天人合一”。其中的动物展示区以立体仿真生态园林的形式,将展品组合呈现,给参观者以场景感和美感,成为吸引人们驻足停留最多的地方。展品中很多珍稀动物药如犀角等,如今在中医临床已不再使用,仅作为中医药历史讲给参观者听。

郑洪说,之所以将花药作为中药馆的“首秀”,是因为花不仅给人美的享受,更蕴含了生机与希望,可以让参观者对中药的印象不止停留在“苦味”上,为此中药馆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药食同源专区,在这里,人们透过一盘盘模拟菜肴,能够将中医药与生活紧密相连。

中药馆不仅收藏、展示和研究各类中药标本,还为师生学习生药学、药用植物药标本,还为师生学习生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成药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搭建了平台,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参观考察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其中的许多高科技“元素”令观者耳一新,如道地药材产地分布“触屏式”智能地图,是参观者最乐于体验的部分之一,只要用手点击某一省市,便会显示此地的道地药材生长情况及相关知识。在中药馆最深处,是VR实景采药体验区。在悬崖峭壁上采- -朵天山雪莲,这样的场景只有在武侠片中才能看到,如今戴上VR眼镜,人人都可体验一番。中药生长在怎样的天然环境中,用什么样的工具采挖,如何留取药用部位,体验过VR采药的参观者都会留下最直观.深刻的印象。这就是高科技的魅力。

CBC1

目前博物馆四层建设已列入学校2021年规划,届时将通过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为参观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体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更好地向社会传播中医药文化。比如,在中药真伪鉴别方面,博物馆计划进一步引|进人工智能,把鉴别做到细致、权威、直观,给观者更好的学习体验。同时还计划做一个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陈列馆,浙江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有100多个院内制剂,其中不乏省级获奖产品。做好相关展陈工作,既是对学校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复盘,也是鼓励新一代浙中医人继续开拓创新、服务社会健康需求的方式。

“学校将以博物馆新馆开放为契机,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建设。一是提升内涵,努力使博物馆成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二是拓展服务,努力使博物馆成为普及中医药知识、提升民众健康素养的生动课堂。三是校馆一体,努力使博物馆成为展现学校精神建设学校文化的重要窗口。”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浙江中医药博物馆馆长陈忠对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寄予厚望。

博物馆也确实不负厚望,就在新馆开馆满月之时,喜讯传来——浙江中医药博物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核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截至目前,已定级的传统医药类博物馆中,国家一级博物馆有1家、国家二级博物馆有3家。

电子校报 更多

  • 第356期 2023-08-31
  • 第355期 2023-06-30
  • 第354期 2023-05-31
  • 第353期 2023-04-30
  • 第352期 2023-03-31
  • 第351期 2023-02-28
  • 第350期 2022-12-31
  • 第349期 2022-11-30
  • 第348期 2022-10-30

校报

更多

视频播报

Copyright ◎ 2016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0571-86633037 邮编:310053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