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2日,由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举办“2018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研讨会暨西湖峰会”,共商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全国部分中医药院校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科研机构、医院相关负责人,相关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专家、学者等近600人参加了此次峰会。峰会由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主持。
首先,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孙秋华、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对峰会的召开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祝贺之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李昱司长、王思成副司长(兼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规划财务司刘群峰副司长、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杨德昌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曹洪欣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峰会大咖云集,思想聚焦。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机遇与任务》的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教授在《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趋势与探索》的报告中讲述着中医药理现代化研究的方向和趋势、中药创新研究的若干成果和发展和中药新药研发模式的思考与探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思成则通过解读“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报告,介绍了中医药的背景,同时也提出要建立健全更加协同、高效、开放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要以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为发展目标。
来自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发表的《没有中医理论创新就没有中医伴随时代前行的学术精英》引发了会场的阵阵掌声。国医大师、浙江中医药大学葛琳仪从浙派中医出发,对杨氏内科学术流派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孙塑伦发表《中医临床经验传承研究方案的设计与质量控制》,提出传承研究是基础、深入研究才能创新。针灸的研究也是国粹的其中一个分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朱兵带来的《头针与脑连接的捷径通路》让人耳目一新。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杨德昌副主任带来的《中医药传承创新行动实施》给人带来了行动上的指南。广州中医药大学杨志敏教授带来的题为《传承创新模式回归经典与临床——中医经典病房建设时间探索》结合临床思维,创新思维体现得淋漓尽致。辽宁中医药大学关雪峰教授也带来了题为《中医特色医联体价值模式探索》的报告。最后,成都中医药大学余曙光教授结合人工智能,带来了《人工智能: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变道超车》的报告。
峰会的成功举办梳理着建国以来中医理论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总结着几十年来中医理论研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中医理论研究未来发展战略,也促进了中医理论研究的全面深化与健康发展。这是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碰撞,中医发展传承与创新同在,随着中医药道路的越来越明晰,中医药必将凭借着这好风,焕发出瑰宝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