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我校在滨文校区第六会议室召开了专业课程“思政化”专项改革答辩会,开启专业课程“思政化”改革新征程。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相关负责人担任评审专家。
来自10个学院(部门)的28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层面阐述了课程建设的设想、内容与方法。第一临床医学院叶小菊提出通过学习《诊断学》,着力培养大学生医德情感、医患沟通能力、法律意识和文化修养等,以情景化、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教学中体验“病人”的感受、学习沟通技巧和感悟人文精神。护理学院沈翠珍提出把名人事迹、先进护士故事融入《内科护理学》中,进一步培育学生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基础医学院方燕提出把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融入《生理学》教学过程,通过学习机体的“矛盾”生理现象,培养学生对“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药学院华颖提出通过案例分析、基地考察等学习《食品标准与法规》,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义与利”观。
专家组从课程定位、德育特点、改革内容、课题设计等角度针对每门课程的改革进行了精彩点评,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陈烈荣指出,专业课程的思政化改革目的是通过梳理、挖掘专业课程中德育元素,运用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社会实践等教学方法,把德育元素与专业内容串成一条主线,结合专业特点、校园文化和社会资源,进一步强化专业课程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大爱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等职业情操,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据悉,本次专业课程思政化专项改革是落实学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项目申报人均来自教学一线。该项改革的实施,为提升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