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研讨会暨融合教材建设培训会议在我校滨文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我校校长方剑乔、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陈贤义等出席此次会议。开幕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药中心主任李丽编审主持,来自全国各中医药高校的近200位课程建设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参加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我校承办。
方剑乔校长首先代表承办方致辞,并介绍了我校在人才培养、教学工作、教学水平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肯定了近年来我校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成果。“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高等中医药院校必须主动适应、积极作为,不断推进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方校长表示,“教育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课程和教材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开幕式结束后,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教授作题为《卓越中医药教育背景下的质量保障问题与探讨》的报告。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薛博瑜教授针对《中医内科学》教材编写特色与教学提出建议,畅谈了在教材编写、教材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体会。随后,成都中医药大学张琦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吉平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唐德才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何建成教授分别先后针对《金匮要略讲义》、《针灸学》、《中药学》、《中医学基础》的教材编写特色与教学提出建议。
人民卫生出版社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良广副编审对人民卫生出版社融合教材建设的规划和融合教材的制作要点与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上海中医药大学杨柏灿教授围绕慕课背景下的课程建设发表了自己的体会。
我校药学院黄绳武教授围绕《中医药剂学》教材编写特色与教学建议进行发言。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临床学院院长胡玲教授、我校护理学院副院长沈翠珍教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陈燕、广州中医药大学苏宁教授随后分别针对《经络腧穴学》《内科护理学》《护理综合技能》《病理学》的教材编写特色与教学提出建议。
本次会议在“十三五”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召开,得到了各高校的积极响应。参会的代表们围绕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写特色和教学建议,结合课程建设实例,就课程的建设、出版、应用,各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研讨,对促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同时,会议既有宏观政策解读,又有实践经验交分享,为各中医药高校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提供了相互学习、融合发展的平台,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