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学校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正文

“喜迎十八大”特别报道:科学发展 谱写华章——数说浙江中医药大学五年发展成就

资讯来源: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   发布时间:2012-11-06 11:05:56

编者按:数据是枯燥的,但反映学校发展成就的数据,却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本文以“喜迎十八大”特别报道形式,撷取了我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数据,作为浙江中医药大学近五年来的发展成就的最好注脚。

 

自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以来的五年是学校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高等教育和中医药事业大发展的机遇,学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和依靠全校师生员工,全面践行“求本远志”校训精神,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

 

人才培养取得新实绩

五年来,学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生受益为核心,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为关键,以发展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教育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为保障,在教学改革、培养模式革新、专业建设、教学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实绩。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科生招生数由2008年的1195人增至2012年的1576人,研究生招生数由2008449人增至2012年的522人。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绩斐然,五年来,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新增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精品课程3门、特色专业3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专业建设不断强化,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原则新增本科专业3个。教学建设不断加强,新增非直属附属医院8家、教学医院11家。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资助项目5项、省财政实验室专项23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新增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优秀硕士论文21篇。学生学习成才的自觉性、积极性不断增强,学生获省级以上大学生科技竞赛87项,本科生就业率由92.07%增至95.94%


科学研究获得新突破

五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逐步树立“科技兴校”理念,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重点学科建设成效显著,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成为浙江省属高校首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成为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浙江省重点学科12个(其中“重中之重”学科4个)。学科基地建设发展良好,学校现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10个,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2个,浙江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15个,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1个。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研项目层次、经费数量、成果质量、研究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数由12项增至47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数由57项增至92项;学校获得的纵向科研经费由987万元增至3677万元。另外,2008-2011年间,学校获各级各类奖励128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28项。

 

 

社会服务作出新贡献

五年来,各附属医院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紧抓等级医院评审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机,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涵建设,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附属第一医院全年总收入由2007年的70228.57万元增至2011年的118200万元,附属第二医院全年总收入由2007年的21000万元增至2011年的41000万元,附属第三医院全年总收入由2007年的5292.37万元增至2011年的23000万元。各附属医院不断强化特色服务,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年门急诊量逐年增长。附属第一医院年门急诊量由2007年的152.21万人次增至2011年的220.13万人次,附属第二医院年门急诊量由2007年的39.72万人次增至2011年的60.61万人次,附属第三医院门急诊量由2007年的20.88万人次增至2011年的52.67万人次。

 


   
学校产学研结合发展势头良好,五年来,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的沟通合作,建立健全交流合作机制,先后与丽水、衢州、磐安、海宁、拱墅区等市(县、区)实行战略合作,与省内外200多家企事业单位达成了合作协议,开展技术开发、业务指导、科技咨询等。另外,学校还先后与美国纽约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科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德国雷姆萨伊德SANA医院等建立合作关系。

 


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学校坚持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弘扬“求本远志”精神,大力建设体现中医药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师生员工,用健康、科学、发展的理论和文化占领学校的思想阵地。不断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建立中医药文化普及示范基地,并筹备拍摄《国医之路》系列专题片。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开展“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好同学”评选活动。
   
不断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和教风学风建设,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开设“远志大讲堂”并举办讲座25场。加大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力度,评选出校园文化活动精品项目11个,其中“模拟医院”、“百草课堂”两个项目分别于2007年、2008年荣获“省级校园文化品牌”称号。
 

                                      

 

项目名称

 

 

第一批校园文化活动精品项目

模拟医院

百草课堂

“生命之光”科研工作室

晨曦针推医院

医学殿堂

天使之路

 

 

第二批校园文化活动精品项目

中草药嘉年华

学生创业园

经管大本营

学生推拿协会

外语节

不断加强环境文化建设。重视文化设施建设,设立校内电子公告牌,启动学校形象标识系统设计,筹建中医药文化碑廊,附属第一医院成立院史陈列馆,附属第三医院建立中医文化长廊。建设浙江中医药博物馆,积极申报中医药文化基地。

附属第一医院院史陈列馆 

附属第三医院中医文化长廊 

 

电子校报 更多

  • 第375期 2025-06-30
  • 第374期 2025-05-31
  • 第373期 2025-04-30
  • 第372期 2025-03-31
  • 第371期 2025-02-28
  • 第370期 2024-12-31
  • 第369期 2024-11-30
  • 第368期 2024-10-31
  • 第367期 2024-09-30

校报

更多

视频播报

Copyright ◎ 2016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0571-86633037 邮编:310053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