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冀星和王森是我校药学院2007届毕业生,他们本来已经找到了工作,但却主动要求到四川支教。裴冀星目前支教于中江县回龙镇初级中学担任化学老师,而王森则在会龙镇中心学校梓潼分校任英语教师。地震发生后,他们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救援工作,并随当地民兵到了前线,他们不怕日晒雨淋,连续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今天,又因近日《今日早报》和我们的要求,不顾救援工作的劳累,放弃本来就很少的休息时间,开通了博客,讲述救援第一线的经历和灾区的情况,和广大师生和读者交流。
裴冀星的博客地址为http://zaobao.zjol.com.cn/oblog/u/263/index.html,在他讲述的同时,他也非常欢迎学校的老师和师弟师妹们和他沟通。
据了解,王森的博客也将很快开通。
5月17日《今日早报》:
 |
|
一直与本报记者连线的浙江中医药大学志愿者裴冀星,已在本报e早网(www.jrzbw.com)开通“震地博客”,昨天,裴冀星又通过博客,为我们发来了前线最新的消息和图片。 |
博客内容摘选:
我们最缺盐和吊车司机
昨天凌晨忙到一点半,有人跑来告诉我们,我们驻扎的西南镇政府成了危房,所以,我们和灾民一起搬到了西南镇某汽车修理厂,搭起了帐篷。
果然,那天余震了四次,许多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农民房,一下又倒了很多。
早上6点10分,突然发生强烈余震,无人伤亡。
11点多又发生余震,没有人员伤亡。
下午5点20分,有记者通过QQ采访我,正说着,余震又来了,我们全都跑了出去。记者打来电话问我,怎么掉线了,我告诉他,余震了。现在稍微一有动静,大家就赶紧往外跑。
我们这几天最主要的任务,是维持秩序、发放物资,帮助开展消毒工作,预防瘟疫发生。
今天,很多志愿者在本报QQ群里问他,“需要人手吗?”
我发现我们这里最缺的,就是盐和吊车司机了。
这几天大家都淋了十几个小时雨,浑身酸痛。很多人因为食物里缺盐,抽筋了。
送来的物资很多都是甜食,都是蛋黄派、饼干,没咸的东西。大伙都好想吃一碗泡面啊。
现在这里还是什么都缺,缺水、食物、药品、被子和衣物。当地政府实行物价干预,所有商品价格都很稳定,但银行都关了,我取不了钱,什么也买不了。
我觉得大家还是捐点东西吧,志愿者和部队人员都很多,但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很多吊车、铲车、推土机都需要有人来驾驶,可没人会。很缺这样的技术人员。
今天晚上,我们还要继续开会,听团县委布置新任务。
(1711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