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学校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正文

媒体继续关注我校支教学生参与地震救灾情况

资讯来源:党委宣传部、网络监管中心、全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08-05-16 09:35:17

    《浙江日报》、《今日早报》、《钱江晚报》、 浙江电视台“1818黄金眼”等媒体继续关注我校支教学生参与地震救灾情况。

       昨天下午,浙江电视台“1818黄金眼”记者获悉我校毕业生裴冀星情况后,通过电话对他进行了采访。




《浙江日报》5月16日 第00003版:抗震救灾特别报道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服务西部的浙江志愿者积极加入到抗震救灾的队伍中。笔者费尽周折联系上其中几位志愿者,请听他们的故事——

“我们救出了一名儿童”
本报记者 施晓义 陈扬渲 通讯员 杨松 彭建华 曹俊

连线地点:四川绵竹市、都江堰市

  连线人: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07届毕业生裴冀星、浙江工业大学广电新闻系毕业生黄会永

  裴冀星是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07届毕业生,30多年前,他的老家唐山发生了特大地震,现在他在四川遭遇了同样的地震灾害。灾情发生后,裴冀星跟随四川省中江县紧急组织的突击队奔赴受灾严重的绵竹市。

  12日晚上,他们在绵竹市五都镇复兴二小参加救援。裴冀星在电话里告诉我们,这所小学的教学楼已经完全倒塌,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救援人员用小铲子从废墟中挖掘,抢救幸存者。累了,稍微停一下。困了,就地靠一下。饿了,只能强忍着。大家都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动作太慢而让孩子们失去生还的机会。连续奋战了30多个小时,裴冀星和同伴们成功营救出一名儿童。

  14日上午10时许,已经回到中江县的裴冀星给学校老师沈伟峰打来电话报平安,他的声音充满了疲惫。因为下雨,当地不少人感冒。“现在最缺的是药品,绵竹地区受灾十分严重,需要很多的物资。希望大家能团结起来,捐钱捐物,为灾区出一份力。”裴冀星说。

  不知拨打了多少遍,我们终于打通了浙江工业大学广电新闻系毕业生黄会永的手机。手机听筒里,不断传来救护车呼啸的声音,传来人们紧张抢救伤员的急促脚步声,我们的通话不时因为黄会永的紧急救援任务而中断。“只想多救一个人”,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黄会永是我省2007年“西部计划”志愿者之一,在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从事远程教育。14日下午,他搭乘一辆赶往灾区的私家车,来到都江堰市。一下车,他就赶赴一幢3层居民楼废墟,帮助抢救人员抬起倒塌的水泥预制板,抢救伤员。夜晚来临后,他和救援人员一道打着手电筒继续寻找幸存者,帮助照看遇难者遗体。在漆黑的夜里,他一直忙到凌晨才倒在一间帐篷里短暂休息一下。天刚亮,他又来到一所小学参与救援。




《今日早报》5月16日 第A0011版:大救援·连线

●“10小时后救出一个人”后续 
夜里常被惊醒
报名再回绵竹

  □通讯员 金聪伟

  本报记者 章建森

  

  昨天和本报独家连线的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生裴冀星,昨天又回绵竹救援了。同时,裴冀星加入了早报“大学部落”QQ群,真名就是他的网名,大家可以与裴冀星交流、留言。以下是他昨天发回来的博客。

  

  地震发生后,我就再也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昨晚,跟你通完电话之后,就睡下了,半夜躺在我身旁的志愿者做噩梦,我也“嗖”地蹦了起来,我们都梦到了那些孩子。

  这样的事情发生好几次,大家根本没法休息好。

  今天中午,刚好碰到中江县团委招募志愿者,我就和同学王森报名参加了。下午,我们24名志愿者再次赶赴绵竹县西南镇。

  打工者送来万元物资

  大约4点,我们到了西南镇永泉村。

  这里的房子全塌了,不过人员基本没怎么伤亡。听说是因为地震发生时,大家都在地里干活,在家的人也大多跑出来了。

  不过,这几天物资奇缺,昨天有人用两辆1.5吨的货车拉来板蓝根,不到一个小时就发放一空。

  今天这车货物大概价值一万元,是一个叫覃长礼的打工者买的。

  听人说,覃长礼是个残疾人,在西藏甘南市一家汽车修理厂工作。地震发生后,他用自己的积蓄买了物资,叫他哥送过来。

  后来又陆续赶来几个志愿者,加起来共有32个人了,其中6个是大学生志愿者。

  晚上7点左右,他们又去飞凫村分发中国红十字会运来的物资。

  我要一直在第一线

  晚上9点多了,我们在西南镇镇政府附近的一个汽车修理厂休息。中江不是重灾区,我们都住在一楼,反而担心余震。现在我们周围很空旷,能睡个安稳觉了。

  这里已经断水、断电、断气好几天了。估计再过一天,县团委会派人来接替我们,但我实在不想回去,整颗心都悬在这里。

  现在灾区就是缺水、食物和药品,请大家都出力,支援灾区。





《钱江晚报》5月16日 第A0011版:汶川地震·浙川情浓
在绵竹的志愿者派发物资时的一幕
让出一条道 让残疾人先拿
  ■本报记者 陈伟利

  

  本报讯 “刚发放完4车矿泉水、方便面、饼干等物资,现在赶往绵竹另一个地方帮忙。”昨晚7点30,正在四川中江县志愿服务的浙江中医药大学王森还奔忙在路上。自地震发生后,在中江县服务的他,立即加入到抗震救灾中,昨天,他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在绵竹发放物资。

  王森的手机里传来的声音很嘈杂。王森说,他现在绵竹西南镇,又一批救援物资到了,灾民们正排队领取。就在3个多小时前,也就是昨天下午4点多,也来过一批物资,共4车,有方便面、泡饭、火腿肠、饼干等。“大家情绪都还稳定,当我们将物资搬下车时,村民们已排好队伍了,没有人哄抢,也没有人插队,看着让人感动。”王森说。

  “过了一会儿,我们分发的志愿者突然看到几百米外,有一个残疾人坐着轮椅出来领物资了。志愿者停下手头的工作,拿了一份物资给残疾人送去。本以为排队等候的几百位村民会吵闹,但大家回头看了看身后发生的事情,让出一条道来,又耐心等待起来。”

  王森还说起了一个小女孩。女孩领到矿泉水后,拧开瓶盖就喝,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是他在地震发生后看到的最美丽的笑容,有着感染人的力量。还有几位老人领到方便面后,舍不得吃,他们说,要回去和家人一起吃。

  王森和其他志愿者身上还有几包饼干、沙其玛和一点水。那是他们从中江带过来的。“有些山里的村庄,水和食物更缺,我们不能占用救济的物资。”王森说。

电子校报 更多

  • 第375期 2025-06-30
  • 第374期 2025-05-31
  • 第373期 2025-04-30
  • 第372期 2025-03-31
  • 第371期 2025-02-28
  • 第370期 2024-12-31
  • 第369期 2024-11-30
  • 第368期 2024-10-31
  • 第367期 2024-09-30

校报

更多

视频播报

Copyright ◎ 2016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0571-86633037 邮编:310053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