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学校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正文

纪念3·17 振兴中医药

资讯来源:党委宣传部、网络监管中心、全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11-03-16 09:32:24

3月17日是我国的一个特殊而又来之不易的节日——中国国医节。

众所周知,中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在八十多年前,这一民族瑰宝濒于被消灭的境地。

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思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崇洋媚外的当权者和民族虚无主义思想严重的人士,错误地把祖国医药学当作封建文化的糟粕加以歧视和反对,甚至企图用行政手段消灭中医。为了挽救中华民族这份宝贵的医药文化遗产,中医界进行了长期的顽强抗争,仅直接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请愿抗争就达十多次,地区性的抗争更是难以计数,古老的中医药经历了历史上最艰难的岁月。

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而没有涉及中医,完全把中医药排斥在医学教育系统之外。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中医药事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时任国民政府卫生机构主管的余云岫提出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另拟“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呈教育部,并规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这些议案一旦实施,治病用药,只能是西医西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中医中药就会被遗弃,这就是当时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当时在医学界引起非常大的震动,大量的中医药人士纷纷抗议游说,上海名中医张赞臣主办的《医界春秋》为此以“中医药界奋斗号”一刊发起了对取消旧医药的抗命。同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二百多个团体,近三百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高呼“反对废除中医”、“中国医药万岁”等口号,上南京请愿,迫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撤除取消旧医药的决定。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弘扬中医中药,保障人类健康,中医界人士将每年的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虽然有过一些曲折,但在党的中医政策的指引下,排除多种干扰,不断前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医工作的领导,中医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中医药在我国卫生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中医药统一管理体制已经确立并不断完善,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机构不断扩大充实,中医特色更加突出。中医药产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基本形成了布局相对合理,学科方类比较齐全,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的医疗、教学、科研体系和规模生产的新兴中药企业及覆盖全国的中药经营网络。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我国已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医疗、教学和技术合作关系,中药贸易已发展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卫生在我国建立了7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已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3000多名针灸人员。中医药正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医药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还面临中医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中医药现代产业基础不强,中医药现代科学基础薄弱等不少问题,我们要坚持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值此国医节到来之际,我们追溯其历史以缅怀前辈们的壮举,感慨当前中医药事业繁荣的局面来之不易,更寄望新中医药人能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

电子校报 更多

  • 第375期 2025-06-30
  • 第374期 2025-05-31
  • 第373期 2025-04-30
  • 第372期 2025-03-31
  • 第371期 2025-02-28
  • 第370期 2024-12-31
  • 第369期 2024-11-30
  • 第368期 2024-10-31
  • 第367期 2024-09-30

校报

更多

视频播报

Copyright ◎ 2016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0571-86633037 邮编:310053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