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学校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正文

志愿精神温暖病房内外——志愿者让四川伤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资讯来源:党委宣传部、网络监管中心、全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08-06-04 16:11:23

 
       随着四川地震灾区来者治疗伤员的陆续到来,我校附属第一、第二医院陆续安置了数十名伤病员。地震灾区伤员的到来,牵动了医院上下和浙江人民的心,社会各级人士纷纷医院表达来到关切之情,志愿者也纷至沓来,让病房内外洋溢着爱的温暖。记者昨日走进附属第一医院的病房,病房里温馨的镜头和志愿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

        郭凌红是香港理工大学的大一学生,这段时间正是香港大学生放春假的时候。她利用杭州探亲的机会志愿来照顾读初三的四川震区伤员杨宏雯。小郭告诉我们,在香港提供志愿服务人被称为义工。义工贡献个人时间不求回报地服务社会已经成为一种香港社会的信念,深深扎根在市民心中,受到社会各家的广泛参与。香港的义工和大陆的志愿者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对一群无私奉献的人的美好称谓。

     当问到这几天的感受时,她很委婉地笑了笑,只说了举“感觉挺好的”。她教杨红雯学习英语和粤语,陪他聊天,看得出他们相处得很快乐。小杨自己也是一名志愿者,他在在地震后帮助工作人员送事物的过程中腿部受了伤。虽然坐在轮椅上,他脸上还是流露出作为一名志愿者的自豪的笑容。

        走过一个病房门口时,记者被一张病床上的“长江七号”玩具吸引了。随即认识了来杭治疗的都江堰小学六年级的小文莉。她当时正爬在床边上看《误闯侏罗纪大冒险》,她告诉我们,那是一位阿姨送给她的,还有一位医院里的大哥哥送了她那个玩具。每天晚上都有一个和她同年级的小女孩来陪她聊天,给她补习功课,她在这里生活的很开心。

        另外一张病床前,一位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小伙子正在用力地握着病人的手,他就是来自某高校英语专业的小徐。小徐告诉记者,当从报纸上了解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时,他就开始报名了,从27号灾民住进医院他就开始每天都过去照顾他们。“虽然不能为他们做什么,但我自己天生残疾,很能感受到他们心里的痛苦,我想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来鼓励他们”小徐说。

        在医院的病房门口,记者碰到了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的一个由10人组成的义工小分队。一位约50多岁的阿姨由于日夜操劳陪病人聊天嗓子都哑了,却很有成就感地告诉我们她帮助每一位病人的快乐。“她本身视力就有障碍,”旁边的一个小伙子提醒道。“虽然我的视力有障碍,但我可以用我的声音让你们快乐,来到了这里,我们都是一家人。”她告诉记者,她就是这样和病人说的。从她身上可以看出作为一名义工其中的乐趣。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告诉记者,在四川人民来前一天,他们就开始加入培训的队伍,主要学习心理疏导。他长久从事义工工作,对这份工作感到很满意。他告诉记者,义工和志愿者的区别就在于义工必须年满18周岁,而且是有很强的组织性并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而志愿者都有自己的工作,工作时间都是临时的,而且多是自发组织的。对于那些没有家属陪护的病人,更需要义工来照顾。

          但无论是义工还是志愿者,从他们身上,都可以感受到爱的温暖。大爱无需形式,只要献出过,就可以照亮他人的心灵。(团委供稿  记者团   李亚萍)

 

电子校报 更多

  • 第375期 2025-06-30
  • 第374期 2025-05-31
  • 第373期 2025-04-30
  • 第372期 2025-03-31
  • 第371期 2025-02-28
  • 第370期 2024-12-31
  • 第369期 2024-11-30
  • 第368期 2024-10-31
  • 第367期 2024-09-30

校报

更多

视频播报

Copyright ◎ 2016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0571-86633037 邮编:310053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