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醫藥大學
暑期社会实践快报
第四期
共青团浙江中医药大学委员会编
2006年7月16日
本 期 目 录
[踏上征途]
? 台风迅猛征程依旧
——药学院食品工程专业赴丽水分队正式起航
[闪亮征程]
? 共建实践基地 构建和谐社会
——浙江中医药大学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大学生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 爱心义诊 回报社会
——浙江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赴余杭实践队
? 深入基层,服务群众,锻炼自我
——生命科学学院赴龙坞镇桐坞村社会实践服务团
[收获实践]
? 北仑的今天 民族的自豪
——第一临床医学院赴北仑新农村政策宣讲服务团
? 此刻,我们收获许多
——第一临床医学院赴临安河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踏上征程
台风迅猛征程依旧
――药学院食品工程专业赴丽水分队正式起航
经过精心的前期准备,由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局主办的“食品安全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展开。我校药学院食品工程专业赴丽水分队于7月14日正式出
发,队员们分头启程。
队员们顶着烈日,凭借着坚定的服务信念,克服了气候的困难,认真准备活动,充分作好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丽水由于受台风 “碧利斯”的影响,下着大暴雨。但是队员们丝毫没有退缩,仍然斗志满满,发挥着互相帮助、团结向上的精神,带着宣传资料启程了。由于台风的影响,队员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经过简短的行装安顿
后,全队召开紧急会议,对于台风造成的大雨影响了很多活动安排这一情况进行了讨论,队员们纷纷出谋划策,把活动调整到室内进行,并做了具体的部署规划,使活动能够如期举行。
接下来的几天丽水仍将受到台风的影响,但是相信凭着队员们团结合作、刻苦耐劳、不畏艰苦的团队精神,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将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大家也都精神饱满,热切期盼着接下来几天的活动。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浙江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食品工程专业赴丽水分队
闪亮征程
共建实践基地 构建和谐社会
——药学院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大学生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7月11号下午我校药学院团委与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街道团
工委在宁波室鄞州区钟公庙街道办事处五楼会议室举行了大学生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出席仪式的有药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沈伟峰,团长陈文君同学,宁波鄞州区钟公庙街道宣传部部长杨梅芳,团工委书记虞晓晓,团工委各领导以及本次社会实践团队的全体成员。
仪式上先后由杨梅芳部长、沈伟峰老师致贺词,此外沈伟峰老师还和虞晓晓书记分别代表双方签定共建协议书,并由陈文君同学代表本次社会实践全体队员表明决心:本着“走出校园,锻炼自我,立足专业,服务社
会”的宗旨;以“宣讲新农村政策,传播医药文化,感知就业,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在实践中“长才干,受教育,服务农村,锻炼自我,奉献社会”为目的。在实践中发扬当代大学生奉献|、进取的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尽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尽一份力。最后由沈书记代表学校授予了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铜牌。
浙江电视台新农村频道对整个仪式进行了报道,并在仪式结束后,采访了沈伟峰老师。沈老师对这次社会实践队伍作了一个综合评价和展望,相信我们这支蓬勃向上的队伍必将像朝阳一般为农村大地带来光辉。
浙江中医药大学
赴宁波鄞州医疗服务团
简讯: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学院“50元的生存考验——挑战自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各方媒体的普遍关注。 7月14日晚东南商报记者来到实践队的活动基地进行了现场采访,相关的活动照片被刊登在宁波7月15日"东南商报"的校园视窗版面上。7月17日早晨实践队队员们把本次活动所得的经费捐献给了"宁波慈善总会",为当地慈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爱心义诊 回报社会
——浙江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赴余杭实践队
经过三天的调查走访,管理学院实践小分队一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近千份宣传册,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队员们已初步了解了现在农村普遍存在哪些医疗
问题,农民的健康状况以及他们对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态度和意见,这支红白相间的队伍俨然成为和睦桥村中一条鲜明的流动带,它带给村民丰富的医疗卫生知识、实用的健康保健意识,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下乡。
7月15日实践队在菜市广场举行了一次大型的义诊活动。此次义诊是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亮点,它为农民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和专家咨询,联合当地的杭州崇德堂大药房进行防暑降温药品的发放。实践队采取的是定点设摊的形式,以农民为服务对象,以关爱为依托,以医疗为主线,以共建和谐社会为宗旨。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致分为五个版块,分别是健康体检、名医咨询、药品
发放、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讲解、健康知识宣传。在义诊当天,队员们和当地的医生一起为广大农民朋友们进行免费的检查诊疗工作,让大家感受到大学生们的爱心,在活动现场,他们继续发放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小册子和防暑降温药品,加大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其中的福利。也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让大家都自愿参与到农村合作医疗中来,真正造福农民。他们的活动并没有因天气的炎热而退却,反而让活动显得更有意义,让实践队员们与农民的距离拉得更近,让他们的沟通零距离。
整个活动主题鲜明,意义深远,吸引了很多当地居民前来咨询,场面十分壮观。有些老人早已在前面的活动中认识了这群可爱的队员,他们像家人一样亲切地交谈着,当得知队员们即将结束活动返回学校时,老人们依依不舍地拉着队员们的手,一句
句的嘱咐着。在人们心中,尽管管理实践小分队和他们只相处了短短一星期,但时间的短暂更让这份特殊的感情显得弥足珍贵,通过此次义诊及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活动,帮助农民了解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医疗保障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为他们送去夏日里的清凉。
尽管夏日炎炎,但我们这群大学生却拥有着比太阳还火热的心。“我们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农民朋友们,付出多少都值了!”的确这是队员们共同的心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感悟生活、深入社会的途径,是我们走出校园的围墙,开始用独特的视角审视这个社会。七月是挥汗的季节,但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收获的季节。相信我们会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丰硕的成果,请期待着我们的凯旋归来!
浙江中医药大学
管理学院赴余杭实践队
简讯:浙江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以“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余杭电视台和报社的大力支持,他们对活动进行了全程报道。相关活动报道以及图片新闻的形式刊登在7月11日《杭州日报》所属的《城乡导报》上。
深入基层,服务群众,锻炼自我
——生命科学学院赴龙坞镇桐坞村社会实践服务团
今天是生命科学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在龙坞镇桐坞村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的第四天,按照预定计划,义诊活动正式展开了。
早上,我们的临时诊室一开门,闻讯赶来的村民就络绎不绝地来到诊室看病,很快就将诊室挤满了。队员们分工合作,有的为村民量血压,有的为村民进行推拿服务,有的为村民把脉,有的给村民分发免费药品,现场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在进行医疗服务的队员中,要数第三临床医学院的队员最受欢迎。他们不但用熟练的手法缓解了患者的痛苦,还用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温暖了
患者的心。现场有一位黄大妈在接受了队员的推拿治疗后,连连赞扬队员的推拿治疗技术,并表示在接下去的几天服务活动中还要来接受我们的治疗。听了黄大妈对我们服务的评价,队员们都觉得很高兴,个个都干劲高涨。
此外,村民们还积极前来领取我们免费发放的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百服宁、酮康唑软膏等药品。村民们说,由于经常要下地干农活,所以这些防暑治癣的药品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这次义诊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深入基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实际临床治疗技能的锻炼机会。我们将会牢牢把握并珍惜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做好送医送药下乡的工作,切实提高基层群众的医疗卫生意识及我们的医疗技术水平。
浙江中医药大学
赴龙坞镇桐坞村社会实践服务团
收获实践
北仑的今天
民族的自豪
——第一临床医学院赴北仑新农村政策宣讲服务团
“春风又绿江南岸”,在伟大领袖邓小平的带领下,改革开放政策像一阵春风,吹绿了我国以北仑港为代表的江南沿海地区,使这里的经济蒸蒸日上 、蓬勃发展。
(一)北仑之星
第一天第一临床医学院赴北仑新农村政策宣讲服务团来到世界
著名的天然深水良港——宁波北仑港参观。
北仑港正在走向现代、走向世界。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特别是作为学习国之精粹的中医学子,我们不仅要发挥传统医学文化的优势,更要让她在世界站稳脚跟。我们既需要海纳百川般的胸襟,也要有沉着冷静的医学态度。我们有信心把此次“新农村政策宣讲”社会实践落实到位,更有信心把我们的民族医学发扬光大!
(二)波涛前浪引后浪
接着,我们参观了北仑集装箱码头和宁波小港机动车驾训中心。小港驾训中心是宁波唯一的现代化大型驾训中心,中心应用先进技术,利用电脑集中监控驾驶、考试情况。在中心负责人的介绍下,队员们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
下午,宣讲团队员们在新碶街道办事处龚书记和海伯公司徐书
记的陪同下参观了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徐书记向我们介绍了海伯的发展历程以及建设情况,除了大力发展工业技术,海伯公司在党、团建设方面颇有成效,并且参与许多公益事业。
晚上,校团委谭建刚书记和王斌艳老师来到北仑关心我们的工作,并和校学生处副处长、驻北仑农村工作指导员陈烈荣老师,校教务处副处长成信法老师,管理学院胡曲老师总结了前几天的工作以及对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希望,使队员们干劲十足。
(三)新农村 新气象
社会实践的第四天,队员们和贝碶村党支部总支书记做了交流,袁书记是一位奋斗在农村最基层的领导。
其实来到北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农村么?印象中的农村应该是泥泞的土地,破旧的房屋,还有朴实的农民;可是,北仑完全不是这样,宽敞的柏油马路车水马龙,高耸的写字楼鳞次栉比,名牌跑车有序的来来往往。确实,北仑在短短的二十年里从贫穷落后的农村,发展壮大成为在浙江省排名前列的经济强县,靠的是北仑优秀的地理位置、北仑人扎实苦干的性格和共产党的新农村新政策。
因为党的改革开放为发展提供了契机,党的新农村政策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加上基层领导的切实贯彻,使北仑的发展在短期的实践里有了质的飞跃。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生活在象牙塔里,知识往往停留在书本上。这次的北仑之行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接触社会,它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踏实苦干的重要,感受到方法的重要,感受到贯彻纲领的重要,相信此次的社会实践一定会为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的帮助!
浙江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赴北仑新农村政策宣讲服务团
收获实践
此刻,我们收获许多
——第一临床医学院赴临安河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按照团中央提出的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的指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本着“宏扬医德、服务农村”的宗旨,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结合自身特长,奔赴临安市河桥镇开展送医下乡系列活动。在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小分队队员们与当地卫生工作者一起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带着关怀到敬老院送药;冒着台风深入乡间义诊,开展“三个代表”精神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
短短的七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农村的贫苦和农民生活的艰辛,看到了农村卫生事业面临的困难。在和当地卫生工作者的接触中,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让队员们感觉到了卫生事业的伟大和希望所在。活动中,我们见到了许多没有见到过的人和事,也做了许多平常没有机会做的事:
(一)宏扬先进,感知基层篇
利用为
当地农民体检和进行义诊、讲座的机会,队员们以发放农村政策宣传单,讲解党的有关农村政策的精神,回答了农民提出的一些问题。队员们还做了调查问卷,了解农民对农村政策和农村医疗互助政策的看法。
我们还专程拜访了河桥镇敬老院,学习院长梅圣豪的先进事迹,梅院长在敬老院工作了12年。在他的努力工作下,敬老院得到了很大发展。河桥镇敬老院荣获临安市2005年先进单位。梅院长荣获卫生工作先进个人。梅院长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凭着自己对这项事业的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传递爱心篇
13日下午,队员们前往河桥镇赤石村为村民体检并送去了一批常用药品。考虑到天气炎热,药品中包括了霍香正气水,人丹等防暑药品。队员们为村民详细检
查了身体。向他们宣传有关夏季常见病的防治,还发放了这方面的小册子。村妇女主任代表村民接受了这批药品,并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很多村民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镇卫生院目前又缺乏这方面的护理人员,而且经费有限,加上当地条件恶劣,很难找到合适的专业人才。我们的到来正好解了燃眉之急,我们赠送的药品对村民来说是大大的福音,也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多举行几次。
村干部的夸奖让我们信心倍增,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压力,农村基层的缺医少药让我们心疼,他们的信赖和感激使我们增添了学好专业知识的动力,争取以后有机会服务基层,服务农村。
(三)健康服务篇
小分队在河桥镇的这几天恰逢当地卫生院给村民们做健康体检,这给我们
提供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实践机会。在这期间,我们收获了很多。一方面,队员们与当地的医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实践操作上,我们请教当地医生,向他们学习;在某些理论知识上,我们却成了辅导员,为他们讲解。另一方面,队员在医患交流上也得到了很大锻炼,不仅能积极主动地询问病史、症状等,还会有针对性地做某些检查,如果发现问题,便关切的嘱咐村民平时生活中的注意点。
为了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小分队还下乡挨家挨户的为那些未能去卫生院体检的村民做检查。由于留在家中的村民大多年老体弱,队员们在检查时认真谨慎,医嘱更是细致详细。村民们的热情和感激,更时时提醒我们不能马虎懈怠,即使天气炎热、山路崎岖,我们的义诊也都善始善终。
(四)感知就业篇
就业问题是当今大学生的敏感问题,每次读及该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难以掩盖的担忧,对于就业信息的了解也是我们此次实践的任务。
在实践中我们分别与石瑞卫生院和河桥针卫生院的领导进行了交流。我们了解到: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大多数都不具备医学院校的学历,对于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医院不是不想要,而是由于种种原因想留却留不住。基层卫生机构对人才专业水平要求的门槛并不高,他们需要的是样样都拿得起的全科医生。这对于我们以专业分科学习的学生来说,仍然存在着不合适的因素。
根据我们自身情况,就业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市级、省级医院对于医生的学历和知识水平要求高,所以很少会考虑吸纳应届本科毕业生。面对下层医院对本科毕业生的迫切需求,很多人因为待遇和个人日后发展的原因又不屑于此。这就造成了我们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局面。我们通过本次实践,觉得本科生们可以试着降低“身价”,到基层医疗单位去,那里也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实践收获
本次活动得到了河桥镇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镇领导亲自安排了小分队的吃住,对我们下乡进村提供了很大帮助。
这次社会实践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上的提高,更多的是让我们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有了新的认识。乡镇卫生院是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关键,因此更加需要高学历医疗人员到基层去,完善人员配置,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技术。
浙江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赴临安河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