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醫藥大學
暑期社会实践快报
第二期
共青团浙江中医药大学委员会编 2006年7月9日
本期目录
[踏上征程]
◆激情在这里启航——记浙江中医药大学食品安全下社区出征仪式
[闪亮征程]
◆科技医疗双下乡 智慧健康新社会——我校信息技术学院赴临安社会实践小分队
◆第一次近距离亲密接触华东村村民——我校生命科学院赴乐清社会实践小分队
◆体验生活,与农村的一次亲密接触——我校外国语学院赴浦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感悟征途]
◆5角钱的肉包,50元的起步——我校生物工程学院“挑战自我”暑期社会实践初征
◆重真情·送温暖——我校第三临床医学院赴安吉实践小分队
踏上征程
激情在这里启航
——记浙江中医药大学食品安全下社区出征仪式
在这激情燃烧的七月,由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2006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食品安全知
识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8日上午,近40支志愿小分队的代表们在吴山广场聚集一堂,参加了此次活动的出征仪式。
仪式上,多名重要领导发表了讲话,包括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级机关有关人员,分别对浙江食
品安全的现状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等内容作了简要的阐释。同时,还表达了他们对此次活动的支持以及对志愿者们的热切期望。接着,是志愿者代表发言,在他的讲话中,表明了队员们不畏酷暑,努力完成下社区活动任务矢志不渝的决心,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出征仪式结束后,各个小分队以学校为单位,准备了一系列具有本校特色的现场咨询服务活动供来往观众参与。我们浙江中医药大学开展了以“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人人保障
食品安全”为主题的中药材展示、讲解和食品安全知识有奖问答活动,旨在宣传中医饮食、中医保健等具有中医传统特色的饮食文化。吸引了众多在场观众的眼球。一些中老年朋友对我们的药膳介绍尤为衷爱,
在咨询台前驻足停留良久。我们队员的耐心讲解赢得了他们的一致肯定。有奖知识问答摊位前人群也是络绎不绝,他们踊跃答题,在赢得奖品的同时也获取了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暨“食品安全嘉年华”主题活动历时两个小时,场面火暴,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次活动的圆满结束,预示着接下来为期一个月的大学生志愿者暑期“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活动将同样取得成功!
闪亮征程
科技医疗双下乡 智慧健康新社会
——信息技术学院赴临安社会实践小分队
一、关爱老人 服务大众
7月5日下午,按照预期计划,信息技术学院赴临安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了临安昌化镇敬老院,它是昌化镇镇政府所属的一家全民事业福利单位,位于昌化舞隆镇西街村。
针对向敬老院负责人了解到的有关其特殊情况,我医疗小分队的队员们热心细致的为每一位老人进行体检,包括测量血压,推拿保健,医疗咨询等服务内容,同时对几位老人的血压情况作了详细记录以便今后敬老院给老人们更全面周到的照顾。其他队员则为老人们送去了水果等慰问品,还送上了我们精心制作的医疗卫生知识宣传册,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等。
本次敬老院之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社会特别是偏远乡村对医疗卫生知识的需要。我们作为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为医疗卫生事业作贡献,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关爱老人不仅仅是中华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全社会的职责,需要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爱心投入。
二、心连心、肩并肩,齐心协力解决“就医难”
入镇后的第一场暴雨驱走了前几日的炎热,7月6日上午,实践小分队来到了临安昌化市人民医院。昌化人民医院地处浙西山区的临安境内,毗邻安徽省歙县,是一所非营利性的二级乙等综合
性医院和省级文明医院,承担着山区9.6万人口的医疗、预防和保健任务。医院倡导人文关怀,先后推出了“服务态度投诉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实行“假日医疗”,开放省内“绿色通道”,着力解决“看病难”问题,努力打造“诚信”医院。
这次医院之行,信息技术学院的队员们给医院的信息网络中心带去了专门为其设计的医院网站,方便医院
通过网络媒介宣传医疗特色、保健知识、就诊信息,“专家在线”版块的设置,架起了昌化人民与医院医护人员交流的桥梁。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现在农村医疗信息系统的情况,农村医疗信息系统比以前大有进步,一体化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正逐步完善,并且在逐步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的目标以及电子病历和医学影像的数字化。力求在全面提升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基础上,提高医疗水准,增强竞争能力,从而解决医疗信息化的各种瓶颈,加快医院的数字化建设进程。
三、社会调查
实践进行的第三天,队伍来到了临安昌化龙岗镇。驻足的当天下午,我们的实践任务就是进行全面而详尽的社会调查,而对龙岗镇居民的医疗信息普及情况和居民自身医疗保健意识的调查就成为本次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
在访问中,会碰到不少的困难,比如被拒绝访问,无法准确解答被访问者所提出的问题,被访问者不认识字等等,但是队员们不但没有气馁,反而把这些困难视为锻炼的机会,用礼貌的一句“谢谢”或是“对不起”来解除被拒绝或是无言以对时的尴尬,也有队员索性将问题一个一个地读给被访问者听,并耐心地为他们讲解,使原本僵冷的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融洽而温暖。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调查问卷在制作结束后的第二天就全部发放完毕,队员们较为出色地完成了社区调查的任务,同时这些调查问卷也成了我们义务讲座的主要依据。
四、心系居民 服务为本 
来到龙岗镇,经几天的实地考察,尤其是对上汤街的调查发现:老年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9.6%,为了让老年居民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力度,赴临安实践小分队于7月7日在上汤街开展了一次义诊活动。
早上7点10分左右,实践队的队员们就到达活动现场,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在活动中,医疗服务队为前来的居民测量血压,推拿保健,耐心地为他们解答各种生理健康问题,并分发了由队员们自己精心制作的家庭医疗卫生手册,其中详细记录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整个活动持续了近2个小时,前来接受义诊
服务的人累计达到了四十人左右,场面十分热闹。活动结束后,也有居民询问下次义诊的时间,并称赞我们队员的推拿手法很到位,缓减了颈部、腰部等酸楚的身体不适。
闻讯而来的龙岗镇卫生院院长许向明许院长对我们本次义诊也给与了极大的认可,并给以极大的支持与帮助,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居民医疗状况。许院长提供的这些信息,使我们的医疗小分队的服务更具针对性,专业性。很多村民都笑着同我们的“小医生”连声道谢,让他们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很多的健康知识。
五、计算机与医疗保健知识讲座
7月7日晚7时整,在龙岗镇的成教教室,实践小分队给当地的居
民带去了计算机与医疗保健小常识。整个讲座我们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以居民为主角,讲授一些当地居民最想知道的东西。
由于当地计算机不是很普及,对于我们带去的计算机的小常识,更是吸引了当地的青年居民。我们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的构成,如何进行开机关机,如何使用鼠标和整理相关文档,如何健康使用计算机,如何运用网络,如何发送和接
收邮件等……很多居民多乐呵呵地说要送自己的娃儿去多学相关知识。
当晚,龙岗镇的卫生院许院长也参与到了我们的讲座当中。他告诉我们,卫生院很感激我们的此次“科技医疗双下乡,智慧健康新社会”龙岗之行,给村民提供了接触科技的机会,同时更加意识到注重医疗保健的重要性。
本次信息技术学院小分队赴临安社会实践为期五天,期间队员们互帮互助,团结努力,在这段实践中得到了锻炼,真正将“科技医疗双下乡,智慧健康新社会”的口号落实到了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浙江中医药大学
信息技术学院赴临安社会实践小分队
第一次近距离亲密接触华东村村民
——生命科学院赴乐清社会实践小分队
骄阳如火,但生命科学院赴乐清社会实践小分队队员们的热情却毫不逊于这烈日。
上午,我们将精心制作的宣传海报张贴于华东村宣传栏,在挂宣传横幅时我们遇到了一段温馨的小插曲。由于横幅的重量和长度难以找到合适的地方,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当地的村民热心地伸出了他们的援助之手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了横幅的问题。当看到有一位大爷和一位村干部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为我们支架捆绑,挂好横幅。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当地淳朴友善的民风。
下午,队员们毫不懈怠紧锣密鼓地进行了“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问卷调查”的活动。我们队根据昨晚研究好的路线,一户一户对华东村农民进行
调查。期间我们遇到了种种困难,有些农民并不是很配合我们的工作,而且态度也有点冷淡,但是我们依然用最好的态度去感染他们,不过大部分的农民还是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对我们的工作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甚至有个别的农民还更深入的谈了他们对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些看法,令我们大受启发。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有些农民甚至不知道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比如在我们遇到一位大爷谈起这个医疗改革时说:“现在医院的药价太贵,护士的态度太差。”虽然挨家挨户的调查很累,而且也让我们吃了很多的闭门羹,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收益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新兴农民的风貌。
浙江中医药大学
生命科学院赴乐清社会实践小分队
体验生活,与农村的一次亲密接触
——外国语学院赴浦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各地,浦江虞宅当然也不甘落后,村民们搞开发,谋发展。为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添加了绚烂的一笔。此次下乡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建设的成果,还真正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体验了与以往城市生活完全不一样的农村生活,让我们这帮大学生开了眼界,也知道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体验有三个部分,对我们来说都是意义深刻。
一、听农家事
五号下午三点钟,在队长的带领下,队员们在一片旧式住宅来往穿梭,到了一户农民老爷爷家。老爷爷老奶奶很和蔼,也很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又给我们切了西瓜。大家在小房间里围成一圈,听他们讲那个年代的故事。年轻人总是对过去的生活比较感兴趣,我们就他们年轻时候的生活状况提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对他们的回答也听得津津有味。老人们讲到了土地改革,三年自然灾害以及文化大革命,那段时光是每个上了年纪的中国人都难以忘却的,他们亦如此。生动的讲述让我们对那些时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书本上的更形象。他们不停地重复当年生活的艰难困苦,感叹如今的幸福快乐,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的英明决策让生活步步高。我们也再次认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现今那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应该要好好珍惜。
二、干农家活
一场滂沱大雨驱除了连日的炎热,为山涧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农田带去了新的生命。雨后,我们随老爷爷一起上山去他的农田。山路窄小,两边杂草丛生,但远处群山上烟雾缭绕,脚下溪水欢唱,队员们排成一队有序前进,路途中也不乏趣味。老爷爷的农田不是很远,没多久就到了,他像爱护孩子般爱护他的农作物,告诉我们这是西红柿和辣椒,那是玉米和番薯。我们在他提议下为一块齐人高的玉米地拔除杂草。大家分头行动,一下子就隐入玉米地只有绿叶间偶尔看得见队服白T恤。不一会儿,手上就沾满了湿润的泥土,鞋子也不能幸免,于是一双双泥手掌泥脚丫就诞生了,虽然这次劳动挺简单,但我们也知道农业生产的艰辛,所以“节约粮食”不能成为一句空口号,而要用行动来证明。
三、吃农家饭
一阵乌云密布,大雨飘泊之后,我们下山去了队长家。将近傍晚,阿姨已经准备好晚饭了。当地有一种面食小吃叫做“米筛爬”,杭州地区的队员说很像“猫耳朵”,但它特殊的手工制作工艺让我们惊叹当地人民的想像力。一个团面用拇指往米筛上一压,既压了花又做了卷,闲不住的队员也参加了制作的过程,那兴奋劲儿别提了。吃着一大碗自制的“米筛爬”,还有农家自制的楂子凉糕,配着用当地方法做的各色菜式,一顿地道的农家饭让我们尝到了与以往不同的口味。
半天虽然短暂,但我们见识到了许多城市里没有的东西,大开眼界,不仅充满了趣味,而且还包含了不少知识。我们在乐中学,学中乐,亲近农村,亲近自然。正响应了这次活动的口号——“到家乡去,到农村去”。
浙江中医药大学
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感悟征途
5角钱的肉包,50元的起步
——我校生物工程学院“挑战自我”暑期社会实践初征
“老板,肉包多少一只,5毛钱吗?好的,谢谢~”。绿色的50元,打开了
我们绿色的希望。今天是生物工程学院“挑战自我”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一天。
承载着希望与不羁,踏着布满暑气的水泥地,五队十五名队员终于迈出了他们10天征程的第一步。从翠柏路到卖渔路,从“家世界”到“石源”饮用水公司,从普通餐厅服务生到话务员……我们这些所谓的“天之骄子”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尝试着几乎所有能想象到的一切职业。
5角钱的肉包,虽微不足道,但是,物质的不平凡却正是在于它所拥有的价值与其所蕴涵的意味。5角钱的肉包,50元的起步,相信在这50元的绿色的背后,更是一片广阔而美好的天地。
浙江中医药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挑战自我”暑期社会实践小分
重真情·送温暖
——第三临床医学院赴安吉实践小分队
她风华正茂,却瘫痪在床十二年;她拥有高学历,却无奈忍受病痛的折磨,无法为社会做出贡献;他,可爱,优秀,却因脑瘫无法上学,无法行走,无法像同年龄的孩子一样拥有欢乐的童年。他们就是我们今天上门服务的对象,一个是患有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无法自由行动的年轻女生;一个是因锥体束损害而导致脑瘫的小男孩。
7月6日早上七点半第三临床医学院赴安吉实践小分队的四名队员随着社区干部来到了女患者家里。到时患者已经在等候,她的外貌让我们惊讶,全身关节肿大,四肢肌肉萎缩,精神状况良好。首先研究生魏居瑞给她做了检查,询问了她平常的用药方式并且告诉她一些日常的保健康复方法。队长陆渊为她联系了康复中心,康复中心的医生们为她量身定做了一套康复方案。队员叶露、周顺凤为她做了全身的推拿,使她可以暂时放松痉挛的肌肉。经过三个小时的咨询、推拿,我们完成了预定的服务计划,患者家属也对我们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
初见小男孩,大家都替他惋惜。他可爱,漂亮而且聪明,可是他的双腿关节却因长期不活动而僵硬,无法伸直,因为是先天性的,大家都没有办法,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减轻他的痛苦。我们走的时候看他笑的那么开心,都为他的坚强而感动。
一天的服务工作虽然辛苦,但是相比眼看着病人在我们面前倍受疼痛的煎熬却无能为力的心痛,更是让队员们的心情都变的相当沉重。今天,我想大家都有了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好好学习医术,尽自己所能减轻病人痛苦。
浙江中医药大学
第三临床医学院赴安吉实践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