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我校很荣幸的邀请到了文化艺术界著名教授黄会林为我们做了一场 “关于当前文艺现象的思考”的学术报告。这位历经文化潮流变迁的老人坐在主席台上依然神采奕奕,对文艺事业充满了执着与激情。
如今的黄会林教授虽已到了花甲之年,却依然精神矍铄。她是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原院长,博士生导师,是北京师范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主任。她是北师大学生公认的偶像派实力教授,担任中国高校第一位电影学博士生导师并开设了我国高校区第一个影视学博士点。黄教授创建了北师大影视艺术学院和北师大“北国剧社”,并且创办了我国首届大学生电影节。她曾在1950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立下战功,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银质军功章。
在她看来,文艺思潮是一种有着浓郁时代气息的东西,随着时代在变化着。当今,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文艺事业的总体趋势也是繁荣的,这就构起了一体多元方式的健康,积极向上的文艺构架。文艺影响着人们的历史观,价值观,审美观,而现在仍有许多的问题存在。于此,她提出了对当前的文艺发展现象的四对关系。
历史与现实
黄教授自豪地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独立生存下来的只有我们国家,而能延传至今的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我国两大母亲河的养育下屹立东方,孜孜不息。而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历经磨练而不衰败,那是集于万里长城的 “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使我们祖国生命力的永不衰竭。而当今影视界存在着的4个误区:偏重历史,忽略现实;过度细说历史,误导受众;错误的历史观念的传播;史实与虚构的混淆。黄教授指出,作为一个文艺创作者应让自己的作品有一种震撼力,应该多一份历史责任感,真实的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提升我们的灵魂。她认为当今影视剧中的古装戏多以虚构为主,不能正确客观地反映事实,而且宫廷历史观念混淆,让观众误解,甚至是影响下一代对历史的认识。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它具有无尽的宝藏,如果用独特的视点,匠心的作用,从中挖掘题材,让剧本产生一种长久的生命的张力,那么它将会成为一部成功的影视剧,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及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内容与形式
黄教授认为如今的影视剧有三种形式:纯文学,纯商业,纯娱乐。纯文学的,只追求艺术的唯美;纯商业的,只追求最高利益;纯娱乐的,只追求低级庸俗无聊的搞笑。她用宗白华先生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文艺的内容是什么,就是“广大百姓对于他们喜欢的文艺是贴近他们生活的反映”。而现在的文化却很多是标榜艺术,强调纯商业利益,追求纯舆论效果,低下而肤浅。在形式上也是过于追求美感,内容空洞;或过于玩弄技巧,没有内涵;或强调时尚化,对青少年的误导。面对文化田园的沙漠化,我们不得不深思焦虑了,艺术家们应本着“华实相扶,纹质相衬”的理念提升人性的内容。
建设与破坏
但是在商业利益,经济效益和拜金主义的驱动下,它们对文艺的破坏很大。如今荧屏上出现的多是些模仿国外大片的特技和绚丽多彩的画面,缺少实质性内容,缺少建设性概念,让人感觉不到那种内涵,建设应有创新,不同与他人的想法。黄教授认为凡健康向上,有积极意义,充满真善美的文艺作品对新文化是建设性的。我们应有意识的辨别出什么才是精华。
本土与异域
黄教授认为,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包围,而且青少年的思想也逐渐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面对这一危机,本土文化界应担负起民族精神责任,强化本土文化,将本土文化发扬光大,突破西方文化的包围。因此,我们的文化应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对于异地文化,应是在坚守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而已。她举了《茶馆》成功走出国门和中国大陆代表团在韩国参加国际青年论坛表演节目被删的2个例子,很深刻的告诉我们应把握好本土民族文化精华。她认为无论外国文化有多少强大,只要坚持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中国化,民族文化危机就不攻自破。
最后黄教授总结出我们要扎实自己文明的根基,才能在世界文化融合的危机中保持自我。我们应使自己的文化多元化,使西方的文化中国化,那我们的文明就有广阔的包容性与健壮的生命力。
讲座最后,黄会林教授与全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一些同学纷纷到台前就自己对现今文艺界存在的现象提出了疑问。 “中国的全球化,市场化,导致了文艺界的混乱,而我们似乎没有作出反应,我们的文艺作品缺乏把握时代精神的东西,是不是可以从韩国的文化发展中借鉴呢?”“文艺电影的对象主要是汉族,那今后会不会顾及少数民族呢?”“像《百家讲坛》这样的节目,你怎么看?”……一系列的问题。黄教授认为我校学生对于文化有自己的思考,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同时,黄教授很耐心地一一为大家解答。散会后,不少没机会提问的同学围着黄教授继续向她提出心中的疑问,黄教授耐心地进行了解答,并为他们签名留念。
党委副书记黄文秀出席并主持了本次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