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我校2007年“百名医生 千名学生 百只药箱 千里行程”--下乡村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学校报告厅隆重举行。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副局长曹启峰、共青团浙江省委学校部副部长王尧祥、钱江晚报资深主任记者丁星云、我校党委副书记黄文秀、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沈学全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六百余名师生参加会议。启动仪式拉开了今年我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序幕。

我校自1998年开始将社会实践活动列入学生必修内容,几年来学校共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36个,组织1万余人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6次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多支实践团队获得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团队荣誉称号。经过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组织的“卫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了较大的影响。2005学校创造性地组织开展“感知就业”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就业相结合,开拓了社会实践新领域。今年,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卫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除了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活动和新农村建设政策宣讲服务活动之外,积极搭建了“百名医生 千名学生 百只药箱 千里行程”下乡村社会实践活动平台。

启动仪式上,学校党委副书记黄文秀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双百双千下乡村”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对大学生“卫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社会实践载体的积极探索,是对社会实践领域的极大开拓。“双百双千下乡村”社会实践平台的搭建旨在充分号召广大教师、医务人员利用专业特长为广大基层群众服务,树立医务从业人员的新形象;旨在号召广大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基层农村,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旨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和形式,切实为基层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旨在开拓广大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广泛的社会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
黄文秀副书记在讲话中对我校“双百双千”下乡村及其它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六点要求,一是要把握国情民情,紧扣实践主题;二是要搞好调查研究,选好实践内容;三是要发挥学校优势,打造实践品牌;四是要拓展活动空间,巩固实践基地;五是要健全工作机制,提升实践水平;六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实践效果。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副局长曹启峰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我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肯定了我校大学生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肯定了我校师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传播医药知识和弘扬中医文化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希望我校广大师生继续发扬良好传统,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珍惜机遇,虚心学习,大胆实践,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社会实践中更好地锻炼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会上,学校领导和嘉宾为31支重点团队授旗并授药箱,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为实践小分队授书。


团省委学校部副部长王尧祥宣布我校2007年“百名医生 千名学生 百只药箱 千里行程”下乡村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顿时会场内彩旗飘扬、气氛热烈。


实践小分队博士团代表在会上发言并领誓,全体实践队员面对实践队旗庄严地许下自己的誓言。
启动仪式后,党委副书记黄文秀从社会实践的组织运作、宣传总结、安全保障等多方面为全校社会实践带队教师和学生骨干进行了培训。

据悉,今年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创新,进一步规范和深化了项目化运作机制,拓展了活动内容,扩大了活动规模,提升了活动层次;同时继续积极开展博士、硕士生为振兴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博士生、硕士生等高学历青年人才的知识技能优势,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需求,组建专业优势互补的博士生、硕士生实践服务团,按照项目化运作的基本要求,扎实开展服务,为我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经过前期各级团学组织和社会实践小分队的精心筹备,经严格审核,今年该校立项组建了31支“双百双千”下乡村社会实践重点小分队和5支“感知就业”社会实践小分队,另外还有其它类型的小分队和分散的个人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后,他们将陆续奔赴基层,走进乡镇、走进农村、走进企业,投身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去经风雨、见世面、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文字:郑溜;图片:刘士斌)
http://zjdaily.zjol.com.cn/qjwb/html/2007-07/10/content_1639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