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链接: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298314&source=weixin
原文如下:
感人!浙中医大遗体捐献接受站揭牌,父子同签捐献书获赞
11月11日,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文校区,一场关于生命与奉献的仪式庄重举行。随着红绸落下,该校遗体捐献接受站正式揭牌。
这不仅是一座设施的落成,更是一座跨越生死的桥梁架起。现场,一对父子的共同选择,更让这场仪式充满了动人的温度。

张孚传与黄建波共同揭牌。浙江中医药大学供图
浙江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张孚传,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黄建波,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和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有关负责人、师生代表共同参加本次揭牌仪式。
在全场师生的共同见证下,张孚传与黄建波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遗体捐献接受站”揭牌,标志着学校在生命教育与医学实践融合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也是学校为捐献者与医学生之间搭建传递爱心、延续生命桥梁的切实举措。
张孚传对浙江中医药大学前期在遗体捐献接受站的设置中给予的支持与投入表示感谢,并表示遗体捐献接受站的设置,标志着学校的生命教育、医德培养迈上了新台阶,不仅推动了医学人才的培养,更是彰显大爱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担当体现。
张孚传强调,遗体捐献对医学教育、临床研究的重要意义,呼吁更多人加入生命传承的行列,让大爱精神绵延不绝。

捐赠仪式现场。浙江中医药大学供图
仪式的高潮,属于一个家庭的无声大爱。
浙江中医药大学解剖老师毕晓晨,与72岁的父亲毕九岗,并肩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现场掌声如雷,致敬这份打破“入土为安”传统的勇气。
毕晓晨曾是一名外科医生,因热爱教学转而执起教鞭。他在课堂带领学生向“大体老师”鞠躬;寒暑假,他带队走访捐献者家庭,传递着对生命的敬畏。他说,未来,希望自己生命的尽头亦是课堂!
他的选择,深受父亲毕九岗的影响。这位在1980年因工伤致残的老人,一生坚信“要做个有用的人”。历经生死考验,他更懂得生命的价值。这份信念,悄然传承,最终化为父子二人的共同约定。
这份跨越两代的坚守与“生命馈赠”的赤诚,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了生命传承的力量与美好。

毕晓晨、毕九岗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浙江中医药大学供图
紧接着,浙江中医药大学2024级学生金圣淇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年轻一代的加入,让生命的馈赠有了更悠长的回响。

颁发《志愿登记荣誉证书》。浙江中医药大学供图
仪式上,浙江省第3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倪滨、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先后进行了生命教育相关的分享,讲述生命捐献背后的感动故事,传递“生命延续”的深刻内涵,为在场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
当天,浙江省红十字会还在校园内组织了主题教育互动活动,活动引发热烈回应,近300名医学生现场进行了器官捐献等志愿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