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学校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浓浓岐黄情,谆谆教诲心――专访中医基础老师董襄国

资讯来源:党委宣传部、网络监管中心、全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19-03-01 21:09:15

他是一位默默耕耘在中医基础教学第一线三十载的老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态度和师德风范在杏林中传道、授业、解惑,影响了无数的医学生。“不为名使,不为利役,无私奉献,一心教学”是对于董襄国教授最为中肯的评价。

1965年,怀揣着医学梦的董襄国考入浙江中医学院,开始漫长的医学求学生涯。从毕业后分配到丽水云和县中医院,1979年考取我校第二届研究生,再到毕业后留校工作直至退休,每一个阶段他都和岐黄之道结下了不解之缘。

杏林耕耘三十载“三进三出”中医缘

“师者之乐”,大概就像董老师那样,发自内心地为自己的教学生涯感到快乐和满足。在这三十年的漫漫岁月里,董老师与浙江中医药大学之间的情缘用“三进三出”来概括最合适不过了。

董老师从小便怀揣治病救人的梦想,立志做一名救人于病痛的医生。“稚龄慕道志岐轩”,在长达数年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浙江中医学院。董老师曾在自作的诗歌《自勉》中写道:“澄神惜阴积跬步,辞顺博闻极医源。长风破浪会有时,精勤不倦遍人间。”以此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努力学习中医知识。董老师回忆道:“即使在艰难的文革时期,我们学校依旧请老师上课,我也很安心地学习。”艰难岁月并没有磨去他对医学的信念,反而使他沉下心来,从容平和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本科毕业后,董老师考上我校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在研究生期间,国医大师何任老先生给予了董老师充分的关怀和帮助,在何任导师逝世一周年之际,董老师写了缅怀大师的挽联:

处再觅?古道热肠,著作等身,集教、医、科、管一体,终成大

吾悲哉!挥泪沾襟,音容在心,承言、行、书、德真传,方作后

挽联中所出现的“何.任.师.生”字样,是董老师对于何任大师最好的缅怀和尊敬吧。

研究生毕业后,董老师留在中医基础教研室,后担任主任。他提到:“中医基础教研室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出过两位校长,一位副校长,以及八位处长。这和中医基础教研室严谨的教学态度是分不开的。”在教学期间,董老师以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和欢迎,更有六位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将老师讲授的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以便董老师以后上课使用。另有十五位学生根据董老师的中医理念,编纂成《采雲集》,文中谈到的董老师对于中医理论的十六个基本观点,影响了莘莘学子。

董老师在教学生涯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理念,那就是以“气通人和”为核心,其具体表现为五脏相和,六气顺和,七情平和,阴阳谐和,经络通和,气机调和。董老师认为健康是一个连贯并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则平,平则康,康则寿。第二期到第六期浙江中医学院的《学生科技杂志》上,每期都有董老师指导发表的文章,文章中的学术观点有继承也有发展,这让董老师非常欣慰。正如董老师在自己有感而发的诗作《六十抒怀》中提到的:“教书育人终身业,授人康健功德荫”。三十余年平凡的教学生涯,融入的是一颗不平凡的心,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燃烧的是一团火,一团对中医事业始终如一的火。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千里,壮士暮年心未已,六十教授名至归,满园桃李香飘溢。”

结草衔环感恩心古稀晚岁常思源

求学、进修、任教……数十年的相识相知,董老师对浙江中医药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学校和社会,他满怀感恩之情。在学校的栽培下,董老师学到了很多,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奋斗方向。“学校不仅为我传道授业解惑,教给我许多知识,而且在生活上也给了我很多帮助。”谈起本科期间获得的人民助学金,董老这样感慨道。

1979年董老师在丽水云和县中医院工作时考上研究生后,医院还给董老师加了工资。董老师回忆起这件事时十分感动:“医院本来只应该给我一份普通的工资,但是他们给我加了工资(按比例评出百分之四十)。是医院对我的帮助,给了我源源不断的能量,让我继续努力下去。感激之情,终生难忘。”

凭借自身过硬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研究生毕业后校领导便安排董老师担任教研室主任。他还担任过三届基础部工会主席和三届校教代会常委以及第十一届上城区人民代表,并被评为“优秀代表”。他还是浙江省唯一一个全国内经专业委员会委员。众多的荣誉背后离不开一起奋战多年的领导和同事,是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让他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感觉到家的温暖。

作为一名资深的中医学者和教师,1995年他被评为浙江省卫生系统优秀教师,基础医学部优秀授课教师。凭借极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担任全国七年制《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编委。“感谢学校和社会对我的认可和帮助,我的观点不管发展如何,如能推动中医基础教育,本人心存感激之情。作为教师看到自己的思想有一个继承,甚至发展,是极大的安慰,深感幸福至极。”

董老师对于中医基本理论认识深刻,从而提出了用好中医的几个观点。网络上流传的《我负中医,中医负我》一文,董老师就指出了该篇文章的不合理性,他提出要运用“生命本质气化观”来研究人。学习中医始终要抱着“文理服从医理,医理服从临床”的观点,只有将生理和病理进行相互印证,才能更好地引导人们跨入中医这一大门。

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董老师将这份感恩深深根植在自己的内心,同时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在董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教好学生,育人成材,从而回馈社会,这便是报恩最好的方式。

师徒情分分外深代代相承冀后贤

在学校建校六十周年之际,董老师首先想感谢他的学生,无论是日常授课时的支持,还是课后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在听到学生们鼓励的话语时,董老师感到无比欣慰。更有青年教师将董老师的文章搜集,编辑为《岁月留声》一书。董老师还想把自己的教育理念留在学校,影响更多的学生。诗云:“恻隐苍生通三世,普救含灵操十全”,董老师认为医生应当有良好的医德,始终保持一颗纯正的心。以慈悲为怀,急病人之急,痛病人之痛。医学生需要阅读和精通医学理论著作,并注重理论与临床应用相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董老师常常会先设置一些问题和提示,让大家思考并寻找答案。教会寻找答案的方法远比直接告诉答案来得更好,授鱼不如授之渔。“凤头、猪肚、豹尾”的上课方式则是董老师上课最大的亮点。课的开头引人入胜如凤头,引导同学们继续探究的欲望。课程中的知识点丰富翔实如猪肚,让同学们有了良多的收获。如老师在上课时讲到脾和胃的关系时,先说“脾为胃运其津液”的总论;其次以生理和病理两方面展开论述,生理上又以纳运相助,燥湿相济,升降相因三点分述。层层递进,条理清晰,帮助学生们构筑知识框架。课的结尾如豹尾简短有力,却余韵悠长,给予学生们思考的空间。每一节课都是一件艺术品。

在教学理念上,董老师开辟《爱好中医》篇栏目,如:识“好中医”,做“好中医”,听好一堂中医课……。让学生们对学好中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董老师自作诗歌《竹韵》中的“新篁高于旧篁枝,老杆愿扶后生强”一句,真切地寄予了老一辈教师们对所有新生的期望,董老师希望学生们能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拜师,聆听大教;勤学,稳步前进;坚持,永不放弃。董老虽然已经退休,但还是心系学校,情满教育。临床上为病患者服务,带教学生乐此不疲。

母校诞辰甲子春神州开放四十年

时光匆匆,今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校庆六十周年,双喜临门。董老师想借此机会,表达对学校的一片关心之情。

董老师一直关注着学校的发展,早在浙江中医学院晋升为大学时,董老师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祝母校晋升大学》:

求是桥边鸭初鸣,钱塘江畔鹏长成。

两楼广厦焉相比,一系数院有后劲。

甘为人梯学致远,任作医圣心宁平。

伟业大成载史册,令吾诗兴不敢停。

该诗把历任院长书记的名字嵌入其中,表达了对历届领导为学校发展所做付出的赞美和感激之情。热爱中医,热爱中医药大学,向一切为中医药大学做出贡献的人致敬!

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报创刊30周年之际,董老师以“回顾三十载,温情胸中留”为主题,回顾自己在学校三十年里所发生的温暖的事,表达对于学校最美好的祝愿。

我们所熟悉的、朗朗上口的校歌就是董老师、林乾良和华祝考三人编写的,董老师认为校歌需要体现学校的风貌和特色,因此在以大医精诚、求本远志为核心内容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最后呈现了我们所熟悉的歌词内容。

董老师说:“我们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医事业蓬勃发展,党中央对中医极其关心,制定了中医法,这是极大的鼓励,我们深受其益。广大人民群众沐浴在中医温馨的雨露中,身心得到健康保护。中医越来越被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认可并从中获益。”

董老师祝愿中医界的老、中、青年们自尊自爱自强,做个好中医,保持好心态,让中医发扬光大。最后董老师深情祝福母校甲子诞辰:

甲子春秋一挥间,母校哺生已万千。

保俶塔下举步艰,求是桥畔创业先。

钱江潮涌多学科,富春校区百花鲜。

祝福之声唱不尽,深情满载环宇舰。

电子校报 更多

  • 第356期 2023-08-31
  • 第355期 2023-06-30
  • 第354期 2023-05-31
  • 第353期 2023-04-30
  • 第352期 2023-03-31
  • 第351期 2023-02-28
  • 第350期 2022-12-31
  • 第349期 2022-11-30
  • 第348期 2022-10-30

校报

更多

视频播报

Copyright ◎ 2016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0571-86633037 邮编:310053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