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学校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附院动态 - 正文

附属第三医院3项科技成果获2024年度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

资讯来源:附属第三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04 20:11:07

6月3日,《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针灸学会关于公布2024年度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的通知》发布,学校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科技成果获2024年度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62C2B

成果介绍

穴位电刺激疗法辅助治疗癌性疼痛的循证评价和机制研究及推广应用

3B984

梁宜研究员团队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和基础实验研究,较系统、客观和科学地探索穴位电刺激疗法辅助治疗癌痛的循证评价和潜在机制。研究成果为穴位电刺激疗法应用于临床癌性疼痛的辅助镇痛提供了客观循证研究证据,明确穴位电刺激疗法抗癌性疼痛和增强细胞免疫的双重作用优势及参数优化组合,初步揭示其对抗癌痛外周敏化的关键作用靶点。该成果推广应用不但为复杂难治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还有助于优化复杂难治性疼痛的多模式治疗方案,为广大癌痛患者带来更多元化的治疗选择,具有良好社会效益。

柯萨奇病毒持续感染致VMC心肌纤维化的关键机制与复方中药及其组分的干预研究

39A5A

刘强教授团队基于临床观察的发现,建立了CVMC小鼠和细胞模型,初步阐明了病毒持续感染条件下VMC心肌纤维化的主要病理机制,明确了VMC进程中的多个关键靶点,同时验证了复方中药清心饮及其组分对这一过程的抑制和调控作用。该项目针对心肌纤维化的关键环节进行研究,对寻求新的药物作用靶点,阻逆CVMC向DCM转化临床意义重大;同时也证实复方中药清心饮具有明显的抗病毒及抗心肌纤维化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扎实的实验依据。

和胃针法治疗失眠的理论构建及应用推广

2D356

马睿杰教授牵头完成的“和胃针法治疗失眠的理论构建及应用推广”丰富了针灸治疗失眠的中医技术和理论内涵。该研究基于经络脏腑证治理论,结合浙江中医临床名家虞孝贞教授的临证经验形成和胃针法,构建和胃针法治疗失眠的理论内涵,探讨足阳明胃经相关病候的诊治规律,将和胃针法应用于内、妇、儿科等病症,先后开展了和胃针法治疗失眠伴焦虑、围绝经期失眠以及脑瘫患儿失眠等临床研究,证实了和胃针法对失眠伴焦虑以及围绝经期、脑瘫等继发性失眠具有确切的疗效,该技术成果在省、市、县各级医疗服务机构进行推广应用。

电子校报 更多

  • 第374期 2025-05-31
  • 第373期 2025-04-30
  • 第372期 2025-03-31
  • 第371期 2025-02-28
  • 第370期 2024-12-31
  • 第369期 2024-11-30
  • 第368期 2024-10-31
  • 第367期 2024-09-30
  • 第366期 2024-08-31

校报

更多

视频播报

Copyright ◎ 2016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0571-86633037 邮编:310053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