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学校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正文

陈忠教授、郑艳榕研究员团队在Neuron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资讯来源:全省神经精神药理学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11-27 10:23:48

在物质丰裕的今天,美食带来的愉悦感无可替代。然而,现代饮食中的“美味”常与健康理念相悖,其核心吸引力往往源于脂肪与糖类带来的极致感官体验。有趣的是,不同个体对高脂与高糖食物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偏好:有人沉醉于油脂丰盈的炸鸡,有人则钟情于甜润细腻的马卡龙。这种特定食物偏好的形成机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未解之谜。

现有的体重管理策略,尤其是药物干预,多通过广泛抑制食欲来降低总热量摄入。这种方式如同为关闭一个吵闹的警报而切断整栋楼的电源,在消除饥饿感的同时,也剥夺了进食的天然乐趣,易导致情绪低落、生活质量下降及用药依从性差。因此,当前该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在于:能否精准“关闭”对特定不健康食物的过度渴望,而不影响正常的进食愉悦?

11月26日,我校陈忠教授与郑艳榕研究员团队在Neuron上发表了题为 “Biased histamine signaling selectively gates fat preference”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从高脂与高糖偏好分离的神经机制出发,综合运用神经元活性标记、核糖体亲和纯化、Smart-seq单细胞测序、光/化学遗传学及在体光纤记录等技术,首次揭示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us,PVT)中存在分别响应高脂与高糖饮食的神经元集群,发现组胺H3受体是脂肪响应神经元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这条由H3受体介导的神经环路通过感知口腔中脂肪的质地特性,实现对高脂食物摄入的特异性调控。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FosTRAP等神经元活性标记技术,在全脑范围内筛选对高脂和高糖饮食反应不同的神经元。结果显示,在大多数脑区,脂肪与糖响应的神经元群体高度重叠;然而,在丘脑室旁核中,这两类细胞却呈现“泾渭分明”的分布格局。进一步的在体钙信号记录证实,PVT脂肪响应神经元仅在高脂饮食摄入开始时被特异性激活,而对摄糖行为无动于衷;PVT糖响应神经元则表现出相反的特性。

为探究这两类神经元的功能,研究团队结合活性标记与化学遗传学技术进行干预。结果显示,激活PVT脂肪响应神经元可显著抑制小鼠对高脂食物的摄入,而不影响高糖食物的消耗;抑制该群体则引发高脂食物的过度摄入。同样,操控PVT糖响应神经元能双向、特异地调控高糖食物的摄入。这表明PVT如同一个具备独立通道的交通枢纽,分别调控“脂肪偏好”与“糖偏好”这两条行为路径。

研究进一步追问:是什么分子机制赋予PVT脂肪响应神经元其身份特异性?通过整合神经元活性标记、核糖体亲和纯化与Smart-seq单细胞测序,团队对比了两群神经元的基因表达谱,发现组胺H3受体在脂肪响应神经元中特异性高表达。该现象与课题组前期关于PVT是组胺能神经纤维重要投射靶区的发现高度契合。

随后的功能实验证实,组胺H3受体是调控脂肪摄入的“分子开关”。在PVT神经元中特异性敲除组胺H3受体,会导致小鼠对高脂食物的摄入量与偏好度显著上升,而不影响高糖摄入;反之,在PVT脂肪响应神经元中过表达组胺H3受体,则能有效抑制高脂食物摄入。直接通过光遗传学激活从组胺能神经元投向PVT的神经末梢,可模拟组胺H3受体过表达的效果——选择性减少脂肪摄入。

那么,这条组胺能投射如何感知高脂食物?PVT脂肪响应神经元在摄入高脂食物的瞬间即被激活,提示其可能响应口腔阶段的食物信号。研究人员通过食品添加剂模拟脂肪质地,制备了无营养价值的“假脂肪”食物。结果显示,仅凭脂肪口感即可激活该神经元群体,且激活程度与口感浓厚度呈剂量依赖关系。更重要的是,调控PVT脂肪响应神经元的活动可剂量依赖地影响“假脂肪”摄入,而不改变对甜食的消耗。这些结果说明,脂肪在口腔中的感官体验是其偏好的关键驱动因素,而PVT内组胺H3受体是整合该感官信息并引导行为决策的核心节点。

最后,研究借助可选择性激活不同下游通路的组胺H3受体突变体,发现组胺H3受体通过偏向性激活G12/13信号通路,而非经典Gi通路,来增强PVT脂肪响应神经元的兴奋性。这一非典型信号转导机制的阐明,为开发特异性更强的摄食调控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脂肪与糖类偏好的差异化神经调控机制,明确了丘脑室旁核组胺H3受体通路在高脂饮食特异性调控中的作用,为肥胖、摄食障碍等疾病的精准干预提供了潜在新靶点,也为解析脑内组胺神经功能提供了新的非常重要的证据。

本研究的第一作者为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郑艳榕研究员,浙江大学药学院廖杰研究员与方卓雯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浙江中医药大学陈忠教授为本研究通讯作者。本研究也得到了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岩教授的支持与指导。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电子校报 更多

  • 第377期 2025-09-30
  • 第376期 2025-08-31
  • 第375期 2025-06-30
  • 第374期 2025-05-31
  • 第373期 2025-04-30
  • 第372期 2025-03-31
  • 第371期 2025-02-28
  • 第370期 2024-12-31
  • 第369期 2024-11-30

校报

更多

视频播报

Copyright ◎ 2016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0571-86633037 邮编:310053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