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王琦书院浙江分院揭牌仪式、王琦书院第十一期培训班暨全国中医基础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我校举行。本次大会主席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特邀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中国工程院院士邬堂春。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小琳,浙江省教育厅总督学陈仁坚,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张巍,我校党委书记黄文秀,校长陈忠,王琦书院浙江分院特聘教授等出席会议。我校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王琦书院浙江分院首批学员、学校师生代表等参加会议。揭牌仪式由陈忠主持。
黄文秀指出,成立王琦书院浙江分院,是学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对加强我校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将以王琦书院浙江分院成立为契机,全力办好书院、办强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开拓新路径,努力打造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高地,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陈仁坚表示,王琦书院浙江分院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成立,既是王琦院士和专家领导对浙江教育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学校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陈仁坚希望学校和书院要聚力打造岐黄人才培养新范式,全力服务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奋力推进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为建设中医药强省、高等教育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张巍指出,王琦书院浙江分院的成立将成为我省培养和造就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和未来领军人才的培训基地,为我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张巍希望学校和书院要主动聚焦战略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激发人才活力,赓续传承中医薪火,为谱写中医药振兴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琦院士在致辞中介绍了书院的师资力量和特色亮点。王琦院士表示,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此次培训班汇聚了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希望书院通过开设名师讲学、经典研修、经验传承、国学熏陶、实践实训等课程帮助学员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水平,培养出更多领军人物和名医、名师、名家,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使命任务。
陈忠在主持时指出,学校高度重视王琦书院浙江分院的建设工作,将加强资源统筹,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为加快推进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全面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王琦院士、陈仁坚、张巍、黄文秀共同为王琦书院浙江分院揭牌。
黄文秀为王琦院士颁发名誉院长聘书。
王琦院士为王琦书院浙江分院院长陈忠颁发聘书。
王琦院士为王琦书院浙江分院执行院长、副院长颁发聘书。
王琦院士为王琦书院浙江分院特聘教授颁发聘书。
揭牌仪式结束后,会议举行了王琦书院第十一期培训班。邬堂春院士作题为《守护人类健康,共享美好生活》的报告,周宏灏院士作题为《个体化医疗未来走向药物空间组学吗?》的报告,仝小林院士作题为《态靶辨治》的报告,王琦院士作题为《潜心原著深耕处,不尽源头活水来》的报告。
邬堂春院士作报告
周宏灏院士作报告
仝小林院士作报告
王琦院士作报告
培训班上举行了领军人才面对面论坛、传承创新战略报告会。领军人才面对面论坛由江西中医药大学原书记刘红宁、湖北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王平主持,我校校长陈忠,河南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郑玉玲,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研究室主任高月,我校副校长温成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商洪才,杭州师范大学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谢恬,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赵琰等专家学者围绕“中医药领军人才的成才因素和培养路径方法”“中医药领军人才如何为推进中医药发展发挥卓越作用彰显贡献度”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在传承创新战略报告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商洪才作题为《由数生智:数智融合赋能中医诊疗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我校副校长温成平作题为《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对策》的报告,杭州师范大学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谢恬作题为《数智化助力中医药现代化——构建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新未来》的报告。
商洪才作报告
温成平作报告
谢恬作报告
王琦书院第十一期培训班结束后,会议还举行了王琦书院浙江分院开班典礼。
王琦书院浙江分院
王琦书院以“发经典之奥义、融现代之新知、汇百家之言论、畅自由之思想 ”为办学宗旨,以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为办学目标,是一所全公益性质的教学机构。
王琦书院浙江分院于2024年4月成立,作为培养和造就浙江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和未来领军人才的教育基地,始终贯彻王琦书院的办学宗旨,以“传承、融合、创新”为指导思想,加快打造我省卓越精湛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王琦书院浙江分院办学主要模式有讲学与实践模式、培养和推广模式,首批招收学员30人,通过名师讲学、经典研修、学派争辩、经验传承、拜师跟诊、中药辨识、国学熏陶、实践实训、游学等课程,引导学员重温经典、运用经典、认识规律、传承创新经典,着力提升学员的中医药原创思维能力、临床科研能力、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战略思维能力。